工序(二)
- 檢視


電熨斗
二十世紀中期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電熨斗於五十年代開始在香港普及。時至今天,長衫師傅仍然習慣用沉重的熨斗,借助熨斗的重量把衣料壓得貼服。
噴水壺
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長衫師傅不會用備有噴霧裝置的熨斗,只用傳統噴壺。
小型熨架
一九八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這種熨架尤其適用於熨燙長衫的袖子。
銅刮漿刀
一九六零至一九七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在製衣過程中,長衫師傅會用麵粉、滾水和白礬混合而成的漿糊,在衣料適當部位上「刮漿」,增加其硬度,以便進行剪裁、定位和縫合。
衍縫用的東風牌縫針
一九六零至一九七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金屬針頂
一九六零至一九七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師傅縫針時會把金屬針頂套於右手中指第二節,保護該手指免被針腳刺破。
不銹鋼紐耳鉗
一九六零至一九七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不銹鋼紐耳鉗有不同大小,以應付各種盤扣的製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