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初具的長衫 (6)

一九二零年代,一種脫胎自滿族婦女長袍,但又揉合了當代服裝流行元素的長衫開始出現。它繼承了清長袍寬闊平直的特點,但與當時的流行服裝一樣,裙擺上升至小腿,露出足踝,衣袖短至手腕或手肘,袖、領、衣襟只綴以簡單的滾邊,成為現代長衫的雛型。
這些長衫衣身寬直,原身出袖。長度較以前滿族婦女的長袍為短,袖子為當時流行的喇叭袖。只飾以極幼的滾邊,顏色系列雖與衣身面料有異,但卻起了點睛作用。
二十世紀初,限於技術,衣料製造的闊度有限。由於衣料的闊度不足以造整件衣連袖的長衫,故需駁布,接駁處多在袖子或衣身中間。

綠地樹影圖案中袖單長衫
一九二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面料本身的圖案設計巧具心思,圖案本是印在布匹的兩端。縫製此長衫時,需將布匹的其中一端覆蓋過來,縫合成衣身的前後片,這樣兩端的圖案恰好地顯露在裙擺前後位置。
整件衣服為人手縫製,無開側衩。領子內側有白布,有汗漬時可拆下來更換。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