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及社會貢獻
- 檢視


一幅沙田馬場與香港體育學院的空中照片。鄰近馬場的銀禧體育中心於1982年興建,由香港馬會捐款支持。1991年,體育中心改名香港體育學院。
乘風航是一個為青少年提供海上訓練的慈善機構。相片中的是訓練船歡號。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1年捐款2400萬港元建造一艘新的訓練船,名為賽馬會歡號,並於2004年開始服務。
1984年的青少年暑期活動,馬會董事李福和將一張捐款支票交給鍾逸傑。當年有逾萬多個活動項目為青少年舉行,吸引百萬人次參與,而馬會捐款500萬港元支持整個活動。
香港賽馬會支持政府興建公眾游泳池,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共捐款興建七所公眾游泳池,分別位於九龍城、黃大仙、官塘、深水埗、荃灣、灣仔及堅尼地城。
香港賽馬會支持政府興建公眾游泳池,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共捐款興建七所公眾游泳池,分別位於九龍城、黃大仙、官塘、深水埗、荃灣、灣仔及堅尼地城。
1964年7月,筲箕灣賽馬會診所正式開始使用,並由馬會主席賓臣主持揭幕。當時,馬會經已支持政府興建了13間診所,為香港市民提供醫療服務。
1989年10月28日,賽馬會德華公園正式開幕,並由馬會董事周湛燊太平紳士支持。馬會為荃灣居民興建公園,捐款800萬港元。公園以傳統中式庭園為本、內有小湖、小橋、水池及山形裝設。
1989年10月28日,賽馬會德華公園正式開幕,並由馬會董事周湛燊太平紳士支持。馬會為荃灣居民興建公園,捐款800萬港元。公園以傳統中式庭園為本、內有小湖、小橋、水池及山形裝設。
1979年,位於沙田馬場內的中央公園開始使用,並於1979年年尾將此公園名命為彭福公園,以紀念馬會總經理彭福將軍的貢獻。彭福公園佔地20公頃,為遊人提供一個免費休閒的地方。
1979年,位於沙田馬場內的中央公園開始使用,並於1979年年尾將此公園名命為彭福公園,以紀念馬會總經理彭福將軍的貢獻。彭福公園佔地20公頃,為遊人提供一個免費休閒的地方。
香港賽馬會捐款500萬港元為屯門居民興建一所游泳池。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仁愛堂泳池於1985年開幕,由馬會副主席李福和議員主持。泳池佔地6000平方米,內有適合兒童的小池及滑梯。
1961年,香港賽馬會捐助1770萬港元,支持政府興建賽馬會實用中學。學校於1962年2月於牛津道開幕,並由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支持。一年後,學校改名賽馬會官立工業中學,又於1997年改名賽馬會官立中學,繼續為香港培育人才。
1982年10月31日,由香港賽馬會、香港政府及女皇登基銀禧紀念基金捐款興建的銀禧體育中心,在根德公爵主持下開幕。銀禧體育中心的成立為香港提供一個專業訓練運動員及為大眾提供練習場地的體育中心。銀禧體育中心於1991年改名為香港體育學院。
騎術運動在港日漸普及,馬會於1991年捐款2200萬港元,於鯉魚門興建第二所公眾騎術學校。鯉魚門公衆騎術學校於1992年11月21日,由馬會主席蒲偉士及市政局主席粱定邦主持開幕。
薄扶林公衆騎術學校於1978年開始服務,為大眾及傷健人士提供休閒騎術訓練。1980年代初期,參與騎術學校的訓練班收費為小馬策騎港幣60元及馬匹策騎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