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心授系列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檢視


描繪廣州戲棚的歷史畫 (十九世紀)。
九龍油麻地的普慶戲院曾是「省港大班」的主要演出場地。
(左起)白雪仙、芳艷芬、任劍輝合照,攝於1950年代。
「香港八和會館」理事合照(1960年代)。
2015年錦田鄉舉行酬恩建醮,錦昇輝粵劇團演出《七彩六國大封相》。
粵港澳三地代表出席粵劇成功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新聞發布會(2009年10月31日)。
梁沛錦博士捐贈的「一統太平班」橫頭單,顯示二十世紀初粵劇演員的行當編制。
(左起)新馬師曾和陳錦棠戲裝照,攝於1950年代。
鳳凰女舞台劇照(1970年代)。
靚次伯演出「坐車」舞台劇照(1980年)。
紅地刺繡霞帔1994年原屬芳豔芬
黑地繡金龍坐車靴1970年代原屬靚次伯
七星額1970年代原屬吳君麗
紅地金黃片女蟒。
白地淺綠片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