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禦鐵蹄──香港的抗戰歲月
最近瀏覽

戰前的香港防務

早在1936年,日本軍方已計劃一旦與英國爆發戰爭,策略是首先「摧毀其在東亞的根據地(即香港及新加坡)」。1939年底,日軍已制訂具體攻港計劃。1940年7月,日本陸軍省確定「以南進為目標」,盤踞廣東的日軍隨即加緊侵港準備。

英國在太平洋戰爭前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企圖利用中日戰事尋求自身最大利益,對太平洋地區戰事缺乏全盤準備。在1935年之前的十數年間,香港未有加強海防力量,七七事變後,英軍才開始在香港島赤柱、哥連臣角、舂坎角等地增建炮台。隨着廣州和海南島相繼淪陷,香港對外通道漸被切斷,港府有感戰事迫近,於是加緊香港防衛部署和民防工作。1941年11月港府成立「香港華人軍團」,同月從加拿大調遣2,000名士兵到港增援。與此同時,英國卻應日方要求,切斷緬甸與中國雲南之間的對外通道,中國軍需補給更見困難。英國對日本的退讓妥協亦阻擋不住日本的狂妄野心。1941年12月8日凌晨(夏威夷時間7日早上),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突襲珍珠港,同時出兵攻打香港和新加坡,英國因忙於兼顧歐洲和其他屬地的戰場,駐港守軍只得孤軍作戰,強弱懸殊,勝負早已分明。

圖片


  • 加拿大皇家來福槍營招募入伍海報

  • 駐防香港的印籍士兵

  • 位於灣仔的機槍堡

  • 香港最高法院大樓外以沙包作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