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 檢視


從山上的廢棄砲台望向德忌立燈塔,最遠處的小島上是橫瀾島燈塔,到今天德忌立燈塔前的海仍然是輪船往來的主要航道。
德忌立角燈塔以本地花崗岩建成,展示了石匠精湛的工藝技巧。燈塔採用圓柱形設計,能抵禦颱風的猛烈吹襲。燈塔外形別緻,然而造價不菲。
德忌立角燈塔以本地花崗岩建成,展示了石匠精湛的工藝技巧。燈塔採用圓柱形設計,能抵禦颱風的猛烈吹襲。燈塔外形別緻,然而造價不菲。
近觀橫瀾島燈塔及相關的設施。
青洲燈塔舊貌。圖片中是體積較小的舊塔。
攝於橫瀾島的瀾尾,對出為南中國海。橫瀾燈塔是香港仍在運作的燈塔之中最古老的一座。
朝東龍洲方向北望,可見前燈塔管理員宿舍,以及橫瀾島的瀾尾。
1875年香港政府刊憲,宣佈「德忌立角燈塔將於4月16日起啟用」。德忌立角燈塔又稱鶴咀燈塔(鶴咀是附近的一條村落),以花崗岩建成,至今仍然屹立。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運作後,德忌立角燈塔的重要性大減,最後於1896年停用。
德忌立角燈塔以本地花崗岩建成,展示了石匠精湛的工藝技巧。燈塔採用圓柱形設計,能抵禦颱風的猛烈吹襲。燈塔外形別緻,然而造價不菲。
德忌立角燈塔以本地花崗岩建成,展示了石匠精湛的工藝技巧。燈塔採用圓柱形設計,能抵禦颱風的猛烈吹襲。燈塔的興建成本雖高,然其外形亦頗別緻。
一群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會員前往德忌立角燈塔,參與一個燈塔的座談會。
照片中的兩座青洲燈塔相鄰而建,體積較小的是舊塔,背後較大的是新塔。
德忌立角燈塔投入運作後兩個月,青洲燈塔亦於1875年7月1日投入服務。舊塔以本地花崗岩建成,約高12米,造價約為德忌立角燈塔的六分之一。
1893年橫瀾燈塔建成後,德忌立角燈塔便停止運作。其後政府在青洲興建了另一座較大的燈塔,安放德忌立角燈塔的訊號燈。訊號燈搬到青洲燈塔後,燈塔於1906年正式運作。這座「新」的圓柱形花崗岩燈塔高17.6米,內設螺旋形樓梯,塔頂的鋼鑄訊號燈架亦髹上白色。
青洲鳥瞰圖。
翠綠環抱的青洲燈塔。
新舊青洲燈塔及毗鄰的職員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