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慶在香港
最近瀏覽

姚大聖母誕

  • 農曆十月十六日

    香港是一個移民社會,居民來自大陸不同地區和省份,有不同的神靈信仰。部分神靈並非一般人所熟悉,甚至從未聽過。荃灣芙蓉山上有一座供奉姚大聖母的廟宇,名為「烈女宮」,便不見經傳,但在區內卻有一班忠實信眾支持,每年姚大聖母的出生日和成仙日都前往拜祭,令香火得以延續。

  • 姚大聖母來歷

    姚大聖母究竟是何方神聖?烈女宮正門牆上有一塊由僑港姚氏宗親於一九七九年致送的「羅陽姚烈女碑」(羅陽鎮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記載了一個傳說:明弘治年間,寧集都有一名芳齡十七歲的姓姚少女,因所住地方遭賊寇大肆搜掠,她潛匿山谷,寇追蹤至,她攀登懸崖,誓不受侮,投下殉節。皇帝感其貞烈,封她為「烈女」,並記載事蹟,留為後世典範。後來有人興建「烈女宮」拜祭,稱這女子為「姚大聖母」。

  • 芙蓉山烈女宮

    在香港的姚大聖母信仰,最先由一名姓鄧的客家婦人傳播開去。她與丈夫於戰後移居香港,住在荃灣馬閃排村,一九五九年起在家中供奉姚大聖母。其後政府收地,鄧婆婆選擇芙蓉山上一塊大石旁建廟,名為「烈女宮」,一九六六年落成。該廟的所在地現稱「新山村」。

  • 賀誕氣氛

    廟宇位置偏遠,上落要走頗多石級,故平日較少人到訪。但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的姚大聖母寶誕,善信不顧路途跋涉前往賀誕。另外還有醒獅隊和麒麟隊到來表演採青功夫,震天價響的鑼鼓聲打破了寧靜的芙蓉山,為神誕增添熱鬧氣氛。

  • 表演過後,廟前的空地筵開八席,以豐富菜餚招待善信和醒獅麒麟團體成員一起吃飯。期間競投聖物,有紅花球、金項鍊、玉墜、燈籠、帆船、金錢劍等十多種,每種物品賦予吉祥名稱,如「出入平安鏈」、「順風金帆」、「發財添丁燈」、「軀邪金錢劍」。雖然底價比原價為高,但因拜過神靈,加上意頭好,所以引來不少人出價競爭,最後價高者得。此活動成為了籌辦神誕的主要收入來源,亦是營造氣氛的重要環節。

  • 風俗的衰落

    隨着荃灣寮屋區清拆,及居民離世或遷出,姚大聖母的信仰已開始走下坡。在高峯時期,在神誕日參拜的善信絡繹不絕,廟方要準備二、三十圍流水席供他們享用。此外,附近的坊眾亦組織了六個花炮會到來賀誕,十分熱鬧。現今的善信主要是荃灣老一輩的居民,他們或會帶同年輕一代到來,但比起當年盛況已大為遜色了。

  • 香港現有三間供奉姚大聖母的廟宇,位於荃灣下花山的聖女宮和元朗攸潭美的姚聖母廟,均由善信設立。他們亦在農曆十月十六日賀誕,但規模不及芙蓉山的烈女宮。除了誕日外,農曆六月十六日的姚大聖母成仙日也有善信前往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