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慶在香港
最近瀏覽

孔聖誕

  • 農曆八月廿七日

    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至今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孔聖誕舉行隆重的祭孔儀式。香港沒有一間專祀孔子的孔廟,香港孔教學院每年舉行孔聖誕活動要借用大型場館,而近年都在灣仔的伊利沙伯體育館。

  • 儒家思想

    孔子於公元前551年在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出生,是春秋時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後世尊稱他為「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等思想,被後世稱為儒家學說(又稱儒教或孔教)的創始人。他於公元前479年逝世,終年73歲。但其思想一直流傳下來,滲入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領域中,並影響鄰近的地區。

  • 祭孔大典

    根據史籍記載,皇帝祭孔始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地位。因此,流傳下來的祭孔儀式可見漢朝遺風。到了民國年間,祭孔儀式被簡化,但今天看來仍頗複雜,每項細節都表現得一絲不苟。

  • 祭台布置

    在伊館的祭孔場地,祭台中央掛有孔子畫像,兩旁寫上「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像前放置各種祭品,包括金豬、雞、魚等三牲,還有壽包、餅點和生果。祭台左方設有「盥洗所」,擺放鏡子和臉盤,讓祭祀者先行整理儀容和潔淨心靈。

  • 漢朝儀式

    有不少嘉賓應邀出席活動,包括不同宗教的代表,他們先上台獻花,然後開始「祝聖獻禮」。兩名禮生站在祭台左右兩端擂鼓和鳴鐘,示意眾人齊集。主祭和五名陪祭隨之就位,男士們頭戴禮冠,穿上漢朝長袍,女士們亦一身漢服打扮。

  • 他們先進行「盥洗禮」,接著是「上香禮」、「迎神禮」、「初獻禮」、「祝嘏禮」(宣讀祝文)、「亞獻禮」、「三獻禮」、「送神禮」和「望燎禮」。由於體育館不許焚化物件,故祭品和祝文放在一個稱為「望燎所」的鼎內。

  • 祭祀者每行一次禮,都要在祭台上繞圈和三鞠躬。最後,在場所有人一起朗誦孔子的《禮運大同篇》。從這簡短而隆重的祭孔儀式中,可以看到儒家思想重視祭祀、禮法和服飾,透過每個步驟展示對「至聖先師」孔子的尊敬。

  • 八佾舞

    香港回歸十周年時,香港孔教學院曾在香港大球場舉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環球祭孔大典」,有過萬人參加,並首次邀請山東曲阜的二百人隊伍到來進行傳統的祭祀儀式,重演二千多年前漢朝帝王祭孔的過程。

    那次典禮演出祭孔的「八佾舞」,由六十四名佾生參加。佾舞是漢代宗廟宮庭的一種雅樂舞,行列整齊,而八佾舞屬最高規格,只有天子祭祀才會選用,共分六個樂舞篇章,每個樂章由四言八句共三十二個字的詩句組成。佾生右手執雉尾(舞器),左手持短笛(樂器),舞時和應詩句,一字一舞,將孔子的生平、思想、政治觀及教育觀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