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榮

吳志榮
衙前圍村鄉長

性別:
出生年: 1947
受訪時年齡: 65
教育程度: 小學
主要職業: 機械技工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一夫多妻大家庭
吳志榮在清貧的大家庭成長。當年衙前圍有不少一夫多妻的家庭,例如吳志榮、吳志榮妹夫和江先生等,他們都有兩位母親和眾多兄弟姐妹。吳志榮的家人都不計較「正室」、「妾侍」的身份,只有姑媽視吳志榮的生母為正室。吳志榮童年家貧,家中成人都為餵飽眾多小孩而費心,沒有機會發生磨擦。吳志榮從不計較親疏,他投身工作後,將工資交給細媽調度,因她經常在家照顧小孩。



標題 一夫多妻大家庭
日期 26/04/2012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3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1
綠油油的鄉村田野
吳志榮很懷念昔日衙前圍的風景。他小時候衙前圍是一條有規模的鄉村,從獅子山經樂富、黃大仙延伸至衙前圍是一片西洋菜田,附近是打紙靶的練靶場,今彩虹道近大成中學是飛機閘,傍晚沒有飛機升降,小童爬入機場範圍踢足球。在東頭邨七層大廈落成前,衙前圍四周一片青蔥,驟雨過後到處綠油油,天空澄明。可用文人口中的「滴翠」 形容。他感慨今天污染嚴重,天空總是灰濛濛一片,城市發展令漂亮風景消失。



標題 綠油油的鄉村田野
日期 26/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2
鄉村孩子通山跑遍獅子山
1950年代衙前圍小童的玩樂空間廣闊。吳志榮11、12歲時經常跟衙前圍的同齡好友走上獅子山捉「金絲猫」(豹虎),捉到後將牠們放入小盒中格鬥,小孩在旁觀看取樂。金絲猫在樹葉之間有絲網活動,要小心觀察才能捕捉,為尋找獵物他們走遍獅子山,甚至跑到沙田紅梅谷,夏天時又在山坑玩水。每次上山是固定的一批人,由年紀較大的吳志榮帶隊。



標題 鄉村孩子通山跑遍獅子山
日期 26/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3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3
一起長大成知心好友
吳志榮童年時在衙前圍有少死黨。他最好朋友是江先生,兩人感情超越親兄弟,通過眼神已知對方想法。江先生較他年長1歲,較早投身社會,14歲到鋼鐵廠工作。江先生每逢出糧翌日有假期,他便與志榮等2、3位好友早上乘巴士到旺角,由江先生請客在好望角餐廳吃早餐,然後到麗斯戲院看早場電影。有位衙前圍村民在戲院帶位,江先生預先請他買早場戲票,通常他買尾排的便宜坐位,看完戲後逛一會街再回家。



標題 一起長大成知心好友
日期 26/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4
鄉村間無分彼此無分村界
吳志榮童年時鄉村之間的邊界觀念不強烈。衙前圍週邊都是菜田,村與村之間有不少空地,沒有地契列明業權,沒有人為空地向政府交地稅,各村小童可在空地玩樂。後來有不少潮汕人在圍外的空地搭屋,圍內的人沒有反對,村民生活環境樸素,沒想過權利是否被侵佔。外來移民搭屋後便有地址的出現,例如「南邊街」、「北邊街」、「大坑街」等街名,村的南北兩面搭建的屋組成「南邊街」、「北邊街」;在村前大坑搭建的屋便組成「大坑街」。



標題 鄉村間無分彼此無分村界
日期 04/05/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2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5
興建徙置區破壞鄉村民風
衙前圍週邊「社區」的出現,為村民生活帶來很大變化。衙前圍昔日是寧靜和諧的鄉村,1950年代東頭邨、黃大仙和新蒲崗興建大廈後,四周青蔥不再。吳志榮小時候經常想: 「為何我們被包圍?」 下雨時圍村有時水浸,幸有啟德河排洪。有人說圍村風水受影響,令村民易生怪病,壽命縮短了。他認為徙置區品流較差,常有不良青年招攬黑社會成員。起初衙前圍與週邊社區沒有聯繫,後來香港經濟發展改善,新蒲崗工業蓬勃,不少村民到工廠打工,改善了就業機會和收入。



標題 興建徙置區破壞鄉村民風
日期 04/05/2012
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5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6
村屋變房產祖屋被遺忘
衙前圍普遍村民的「祖屋」思想薄弱。吳志榮認為只有祖父輩的原居民才有較強的「祖屋」觀念,例如吳潤初、吳渭池等,父輩年代已有不少外姓人入村買屋,他感覺上收租的外姓人,甚至比吳氏的宗親更多。父輩很少用「祖屋」的字眼,父親原來有一間屋,後來他替人擔保借債,債務人沒有還錢,最終要賣屋代還。吳志榮小時候在村內居無定所,已沒有自己的家,更談不上「祖屋」。



標題 村屋變房產祖屋被遺忘
日期 04/05/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7
原居民/非居民分野是無謂之分
早期衙前圍村民不太計較「原居民」身份。吳志榮認為昔日生活簡樸,沒有人追溯歷史和權利,只有大家想及丁權及土葬權時,才會追究「原居民」這個身份。他強調不論市區或新界,不少人世代在香港居住,有不少市區居民在曾祖父或祖父一代已來港,他們跟新界居民的分別,只是不住在鄉村,他疑惑為何市區的人沒有丁權。



標題 原居民/非居民分野是無謂之分
日期 04/05/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8
我為什麼願意接任鄉長?
吳志榮跟一起長大的人,至今充滿氏族感情,因此願意承擔衙前圍的村務。早在上任鄉長選舉時,已有不少村民支持他,但他工作繁忙,只願出任副鄉長,由吳九任鄉長,另一位副鄉長是吳健。當吳九、吳健先後離世,村民再推舉他做鄉長,他覺得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加上收購和重建的事,要有代表跟市區重建局、西貢理民府等部門交涉;加上他已退休,有較多空閒時間,所以不再推辭,出任鄉長之職(編按: 2006年至今),盡力為村民服務。



標題 我為什麼願意接任鄉長?
日期 04/05/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W-HLT-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