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瀛

吳超瀛
衙前圍村吳俸高祖後人

性別:
出生年: 1956
受訪時年齡: 56
教育程度: 碩士
主要職業: 銀行職員
訪談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祖輩是圍村人但後輩移民海外

吳超瀛祖父幼時務農,讀書不多,其後出洋行船,在開往紐約的客輪上做廚工。父親生於1910年代,就讀喇沙書院及師範學院,在師範肄業時認識妻子,兩人以教師為終身職業。父母在1940年代初結婚,共育有四子三女,超瀛排行第六,有三兄、二姐和一妹。

超瀛一輩學歷較高,全部都移民海外。大哥皇仁書院畢業,後赴美留學和定居;二姐就讀英華女校,升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任職社會福利署,近年移民温哥華;三哥就讀皇仁書院,後赴美國留學,近年在温哥華定居;四姐在跑馬地的瑪利諾書院肄業,升讀香港大學文學院,商界任職,10多年前移居上海;五哥就讀聖約瑟書院,赴美留學,近年在温哥華定居;超瀛亦就讀聖約瑟書院,香港大學主修理學院畢業,後取得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任職本地銀行,已移民加拿大;七妹在瑪利諾書院肄業,香港大學醫科畢業,在公立醫院任職,10多年前移居星加坡。




標題 祖輩是圍村人但後輩移民海外
日期 26/03/2012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6分3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Y-HLT-001
農曆新年返圍村燒炮仗逗利市

吳超瀛家搬到跑馬地後,主要靠他父親跟衙前圍村維持聯繫,每逢農歷新年、清明、重陽和天后誕,全家都返村過節。超瀛認為在衙前圍最開心的日子是農歷新年,每逢初二或初三他隨父親回村過年,跟三叔、四叔、阿婆、金妹、村長等長輩拜年。當年父親與族人團拜,超瀛與兄弟則自行玩樂,在村前空地放炮仗,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又找相熟的人家逗利是。村民過年時裝修住屋,有些住戶煎年糕和蘿蔔糕。超瀛與家人清早入村,逗留約一小時後便離開。 




標題 農曆新年返圍村燒炮仗逗利市
日期 26/03/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4分3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Y-HLT-002
母親回圍村收租與村婦閒聊

南邊街圍邊屋(編按: 今東隆道)大多是工場和店舖,包括小五金、傢俬、修理收音機等小型工場,以及理髮、士多、賣衫、賣鞋等店舖,這些小租戶幾年便轉手。吳超瀛家有一間圍邊屋,曾租與一名象牙廠商開工場,僱用3、4名工人,月租100至200元。每隔3個月母親攜子女收租,超瀛讀中學時已單獨收租。母親有時自行回村收租和探親,吳超瀛與兄弟姐妹亦隨母同行。吳超瀛隨母回村探親時,主要在三叔、四叔和金妹家中聚談。母親帶超瀛問候親屬,入屋喝茶聊天,但超瀛不太聽懂「阿婆」(編按: 超瀛祖父的妾侍)的口音。「金妹」是母親好友,兩人年紀相若,同屬嫁入衙前圍的媳婦。金妹是前鄉長的親戚,她的住屋較寬敞,居住環境較舒適。




標題 母親回圍村收租與村婦閒聊
日期 26/03/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5分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Y-HLT-003
九龍圍村不及沙田鄉村

超瀛幼時回村時,週邊仍有不少菜田,種植白菜等易種、快熟的蔬菜,但部份田地已見荒廢;附近的公屋和新蒲崗的工廠大廈在1960年代落成。超瀛不覺得九龍城的田野風景有趣,因九龍城的農業發展,遠不及姑媽所住的沙田。

他認為衙前圍屬於較城市化的鄉村,相對沙田小瀝源而言,後者保留更多鄉村的傳統。他姑媽是小瀝源的有錢婆,擁有一幢高3層方700呎的標準村屋,又有不少田地,姑媽喜歡耕作和養雞,過年時製作茶果;農作物供自家食用,餘糧分給鄰居。小瀝源的村屋寬敞,房屋密度比衙前圍低,衛生條件較佳,每戶都有清理大小便的化糞池。

當年衙前圍村屋的排列與今天相近,房屋窄小而衛生差,入村時臭味可聞。圍邊屋只有100至200呎,比圍內的村屋更簡陋,只由幾塊木和鐵皮搭建,有些更沒有水電供應,下雨時屋頂便漏水。




標題 九龍圍村不及沙田鄉村
日期 26/03/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2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Y-HLT-004
家有4間祖屋但環境擠迫惡劣

吳超瀛父親及其兄弟擁有4間祖屋,3間位於三巷中段,圍邊另有1屋。超瀛父親經濟條件改善後遷出,三叔和四叔仍留村居住,兩人各住一間祖屋,其餘兩間出租。衙前圍的村屋狹小,每間面積約100至200平方呎,村民在門外用火水爐煮食,屋內沒有正規廁所,排污差,臭氣熏天,昔日村民擔井水,超瀛幼年回村探親時,他們的屋已接駁了水喉。三叔和四叔的住屋佔地100多呎,兩屋都搭了閣仔以增加空間,放樓梯供上落。兩間屋有收音機和電視,下層放床、櫈和摺抬,廁所和廚房相連。 




標題 家有4間祖屋但環境擠迫惡劣
日期 26/03/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2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Y-HLT-005
移民尋根

吳超瀛從小受父母的影響,養成對衙前圍的一份心結,雖然自幼在跑馬地生活,仍認同衙前圍是自己的鄉村。他知道祖父母出自衙前圍,該村有600年歷史;他跟大學同學聚會時,不隱瞞衙前圍的出身背景,並向同學講述圍村的近況。近年圍村被長實和重建局收購發展,超瀛感到無奈和不捨,圍村如得以保留,他將十分高興。祠堂是他對衙前圍歸屬感的來源之一,即使日後祠堂搬遷,他仍堅持攜兒孫祭祖。他長年與父親同住,直至1995年父親去世,其後才移民加拿大。移民後超瀛定期回港,大多在重陽節返港祭祖;有時亦在天后誕期間回港,抽空出席天后宮籌委會的會議,了解籌備情況。近年眾兄弟中以超瀛回港較頻密,成為兄弟的中介人。他感慨近年衙前圍村民逐漸散居,對鄉事的興趣不復當年,對故里的關注反而不及移民海外的宗親,如同孫中山時代熱心國家大事的華僑。 




標題 移民尋根
日期 26/03/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5分1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Y-HLT-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