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 檢視


早於1881年,前港督軒尼詩爵士質疑一般人認為香港沒有工業的說法。他以各行業的大量華資工廠和洋資工廠為例作答,證明當時本地的工業已相當蓬勃,包括竹子、船隻、雕刻品、雪茄、黃金、玻璃、畫像、燈籠、皮箱、檸檬汽水和蘇打水、鐘表、船槳、帆和纜索、檀香木、煙草、雨傘和硃砂等生產。首次在1881年人口普查報告中出現的行業包括玻璃、鐘表、肥皂、眼鏡、牙粉和織造。報告指出僱用工人數字下降的行業包括紙箱、藤器、蘇木、醬油、鴉片、精製糖和皮革。香港製造的番茄醬和涼果在歐洲市場上成績卓越,因此港督在演講中亦特別提及這兩種製品。
此文描述了香港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公司旗下工廠的歷史和運作情況。
此短文由Bedikton Company出版,回顧1841年至1935年香港各大工業的概況。
此文章擷取自一份商業刊物,描述了香港華資工業的背景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