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房屋
- 檢視


清水灣道臨時房屋區與其他一些臨時房屋或平房區相若,原址本是墳場。該區原址是新九龍七號墳場。
這個建於屯門的安置區位處水邊。
1971年三家村安置區飽受颱風露絲打擊,災民回到被颱風摧毀的家園收拾。
穿著校服的學童在橫頭磡安置區內的走道上穿梭。
馬仔坑安置區內的兒童一般需要參與家務。圖中一名小童提著裝滿水的塑膠桶吃力地走著。
長沙灣安置區的生活寫照,兒童在屋前的小空地前聚集。搭建物之間設有污水渠。
九龍灣安置區為當時香港最大型的安置區。
建於山邊的坪石安置區,現為坪石遊樂場。
九龍灣安置區內,兒童就在室外做功課。
兒童在大埔南坑安置區內打乒乓球。
兒童在安置區內的空地玩耍。房屋之間的水渠有部分被木板覆蓋著,以防小童失足跌倒。
這些小屋是災民(如寮屋火災)在官方批准下搭建而成,好讓災民入住其中,直至獲得徙置為止。現址已改建為真善美邨。
兒童在歌和老街臨時房屋區內做功課和玩耍。
毗鄰葵芳地鐵站的葵芳臨時房屋區。
位於彩虹道的臨時房屋區。當時新蒲崗尚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