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房子:與藝術家走進百年故宅的歷史現場
最近瀏覽

讓生活留痕:林東鵬與王屋的逸聞軼事

林東鵬在沙田住了那麼多年,一直都不曾到訪過王屋,是因為這個計劃,他才有更深入認識這幢老房子的機會。「因為這老房子離我家很近,所以我可以早上去、晚上去、晴天或下大雨也去跑一趟,看看天氣對它的影響。久而久之,也開始有一種探望朋友的感覺。」而長年累月守護這間老房子的保安員就像老房子的住客,林東鵬每次到訪,都會找他們閒話家常。「與保安員的對話很有啟發性。他們常常與我分享跟古屋有關的故事,令我得到不少創作靈感,也對老房子的認識更深。」日子久了,林東鵬了解到老房子的各個細節,甚至打掃工具放在哪裏,他都瞭如指掌。

閒談間,他觀察到訪王屋的人大多只有五至十分鐘的停留,這可能是因為相比起其他舊屋,王屋沒有多少展示故人生活的陳設。然而,林東鵬卻認為王屋那份寧靜與樸素,也是其獨特之處。王屋內的壁畫和屋簷雕塑,都肩負着為這房子帶來好兆頭及教化後人處世之道的責任,也是家族對自身及將來的祝願,這些保留下來的裝飾,已經在述說老房子自己的故事。作為一個以繪畫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家,林東鵬對老房子中的壁畫尤有感覺,他希望以畫筆描述一些感受,與壁畫互相呼應。

老屋教人思鄉

牆上的灰塑和屋簷上的雕刻有什麼意義,我們也許未必有多少的瞭解,但對林東鵬而言,卻有着另一份感受。自小學一年級起,他每年都會隨父母回鄉四次,一年中有四分一的時間在家鄉渡過,祖屋承載着藝術家童年的回憶。在王屋裏踱步徘徊的時候,他想起兒時種種:「福建的祖屋和這裏也有相似的地方,有兩層,也有天井。我記得祖屋裏面也有很多浮雕,小時候常躺在床上觸摸那些浮雕,很有感覺。」由於父母都生於內地,之後才來到香港,林東鵬算是家裏第一代於香港出生,提到回鄉,他這代的印象較深刻,「但到下一代,他們甚至未必有回鄉的經歷,他們的鄉,也可能就是這裏(香港)。」家鄉,對不同人來說或許有不同的詮釋,對林東鵬來說,他雖祖籍福建,但也不多不少視已居住了三十六年的沙田為他的家鄉。他相信很多香港人都與他一樣,也有一些回鄉的記憶,在王屋裡找到一點共鳴。他相信,人們與家鄉回憶的連繫,可以透過這老房子再次呈現。

曾經,這是一個熱鬧的地方

林東鵬對似曾相識的王屋愈發好奇,除了從保安員口中發現天井在大雨天神奇的去水功能、造訪居於國外的王氏後人所得知的海盜故事、巧遇前村長了解王屋一帶的地形歷史等,也翻查了一些歷史資料。王屋所在的圓洲角,在十九世紀是往來廣東及九龍的重要交通樞紐,在旁邊有一所接待商旅的「義利客棧」。王屋在同一個地方已經一百多年,經歷過填海及發展,到了今天,在旁邊的亦是一幢大型酒店。「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巧合!」他笑道。「我對在客棧發生的故事很好奇,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有着不同的生活和經歷,這很吸引我。這些客旅來到異地,也許一樣有思鄉之情。」林東鵬慨嘆,這老房子當年得以被保留下來,現在卻被人遺忘了,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他認為,保留老房子的意義,並不在將它凝固在舊日的那個年代,而是可以與當下有一些連繫,就像很多西方國家的歷史建築一直在被人不斷使用,予人一種「活生生」的感覺一樣。他希望在王屋中的一舉一動,也帶來一些生活痕跡,「簡單地如我跟保安員閒聊、帶朋友來參觀、在屋外下下棋等,在這裡有一些逗留,已能夠把熱鬧和生氣帶回來,加添新的生活氣息。」

林東鵬認為,一間古屋內裏淘空了,反而就有容納不同新故事的可能。在他而言,家具盛載着主人的生活和歷史,代表了一個又一個個體的故事。在這個計劃當中,他在香港不同地區收集舊家具,把它們放到王屋,就好像將不同的故事集合到這個地方一樣。「過程中,與這些放棄舊家具的人所產生的對話,也很吸引我。」想像在王屋中要放些什麼家具、放在哪裏、如何組合等等,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就好像他真的要搬進去居住一樣,而觀眾看到似曾相識的家具,也許會想起一些自己的過去,引起對追憶往日的情懷,對歷史的探索。林東鵬希望配合聲音及影像,以及一系列的公眾節目,將老房子變成一個可閱讀、可徘徊觀看的有趣空間,帶大家一同探索老房子與我們的關係。

王屋就像一個總有故事說不完的老朋友,在圓洲角悄悄留守,門戶一直大開。百年過去,它彷彿隔絕了城市的塵囂,同時又吃盡了人間煙火。今天的王屋燕去堂空,鉛華去盡後,卻留下了滄桑和睿智留待我們發掘。

圖片


  • 王屋村村長及父老

  • 王屋村古屋舊照片

  • 藝術家林東鵬

  • 老房子中的植物

影片


  • 影片:林東鵬 x 王屋村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