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俠聖——金庸與查良鏞
最近瀏覽

金庸的武俠世界

武俠小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類型,晚唐杜光庭的《虯髯客傳》更被金庸推許為武俠小說的鼻祖。民國初期,武俠小說以平江不肖生、趙煥亭和「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王度廬、朱貞木、鄭證因等最負盛名。

香港的武俠小說創作可追溯至1930年代,故事內容多以洪熙官、方世玉等英雄人物為題,並着重描寫拳腳功夫,人物招式有根有據,是為「廣派」武俠小說,代表作家有鄧羽公、朱愚齋、我是山人等。

1954年初,吳氏太極拳宗師之後吳公儀與白鶴派陳克夫在澳門的一場擂台比武轟動全港,《新晚報》乘勢推出由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創作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大受歡迎,小說在寫作手法、內容意境上與舊派迥異,開「新派」武俠小說的風氣。當時查良鏞亦在該報任職,並應主編羅孚的邀請,在1955年2月8日以「金庸」為筆名,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連載之初,並未受到特別注意,但隨着小說人物陸續出場,加上小說故事的獨特歷史背景,情節發展和熱鬧的打鬥場面,漸漸吸引讀者追讀,最終一紙風行,在武俠小說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金庸自此聲名鵲起,其後連載於《香港商報》的《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更為他奠定暢銷武俠小說作家的地位。從1955年至1972年十七年間,金庸寫下十五部膾炙人口的小說,成功創造了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蕭峯、段譽、令狐冲、韋小寶等經典人物。除了《飛狐外傳》與《素心劍》(後改名為《連城訣》)在雜誌上連載外,其餘的作品都是每日見報,連載於報章上,基本上所有創作手稿都被送到排字房,而沒有保留下來。

為了方便讀者一氣呵成追讀故事情節的發展,金庸每隔一段時間便把連載於報章上的內容彙編成冊,重新編定章節篇幅及配上插畫,再交由出版社印行。最早問世的金庸小說單行本包括《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都是由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出版。

報刊上連載的金庸小說受到讀者追捧,市面上即時出現不少盜版作品。為了對付盜版,金庸放棄原來既編且修的出版方式,改為每七天出版一本「普及本」,全刊七天連載的內容,並於小說連載到第七天時,同日推出市場。此外,金庸又將四冊普及本結集成「合訂本」,每冊合訂本都包含了二十八天的連載稿量。《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白馬嘯西風》、《飛狐外傳》、《素心劍》均以這種方式出版。這些正版的普及本和合訂本,俱由鄺拾記報局出版。

1972年金庸完成《鹿鼎記》後封筆,隨即全面修訂舊版小說,前後歷時十年。修訂後的小說先在《明報晚報》上逐日連載,並由明河社出版,稱為《金庸作品集》。為了讓小說更千錘百煉,金庸從2000年至2006年又再次全面修訂《金庸作品集》,成為《新修版金庸作品集》。

圖片


  • 金庸親書對聯 (1)

  • 金庸親書對聯 (2)

  • 《射鵰英雄傳》小說人物屏風

  • 《香港商報》副刊內連載的《射鵰英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