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琴絃
- 檢視


各絃獨立以紅絲線捆紮中間成「8」字型,然後「8」字頭尾以紅絲線綁緊成一套,以透明塑料袋包裝。
琴絃是粗絃,一至四絃為纏絃,以綠絲線纏繞絃頭,五至七絃無纏。
各絃獨立以紅絲線捆紮中間成「8」字型,然後「8」字頭尾以紅絲線綁緊成一套,以透明塑料袋包裝。
琴絃是細絃,一至四絃為纏絃,以綠絲線纏繞絃頭,五至七絃無纏。
各絃獨立以紅絲線捆紮中間成「8」字型,然後「8」字頭尾以紅絲線綁緊成一套,以透明塑料袋包裝。
琴絃為粗絃,一至三絃為纏絃,一絃紅絲線、二絃粉紅絲線、三絃白絲線纏頭;四至七絃無纏。為近代僅見的四絃無纏琴絃。
一至七絃獨立以紅絲線捆紮中間成「8」字型,然後「8」字頭尾以紅絲線綁緊成一套,以透明塑料袋包裝。
琴絃為粗絃,一至四絃為纏絃,一絃紅絲線、二絃藍絲線、三絃白絲線、四絃綠絲線纏頭,五至七絃無纏。
這本來是一個古箏絃封套,是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1970至1980年代的出品,屬蔡德允舊藏。但套面「箏」字被寫了「琴」字的紙張黏貼遮蓋了,變成「古琴絃」封套,改裝人還很用心仿寫了原來的隸書字體。到底是出品人、售賣者或用家所為,已不可考。
封套底有「精製各種民間樂器用絲絃及金屬絃」等說明文字,證明天津曾經生產過絲絃,但是否屬於以顏色絲線纏頭的琴絃,還不能證實。
這本來是一個古箏絃封套,是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1970至1980年代的出品,屬蔡德允舊藏。但套面「箏」字被寫了「琴」字的紙張黏貼遮蓋了,變成「古琴絃」封套,改裝人還很用心仿寫了原來的隸書字體。到底是出品人、售賣者或用家所為,已不可考。
封套底有「精製各種民間樂器用絲絃及金屬絃」等說明文字,證明天津曾經生產過絲絃,但是否屬於以顏色絲線纏頭的琴絃,還不能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