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戰後粵語片院線

香港經歷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粵語片恢復製作,產量漸增。至1948年,兩條院線已初步組成,分別以新世界戲院和太平戲院為首。二十多年間,粵語片院線歷經轉變,合縱連橫,始終着眼於生意契機。

五十年代初,環球和金陵兩家大型戲院啟業,各自連結地區戲院,成為粵語片兩條主線,即「太環線」與「金國線」。後來又有「紐大線」、「環中線」、「中央線」等。至六十年代「第四線」產生,這也是粵語片產量最高峰的時期。

跨過六十年代中,粵語片的製作隱憂浮現,產量逐步下降。1969年至1970年,僅有數齣粵語片公映。粵語片戲院無法維持一條恆常的院線,轉投國語片院線,甚至放映日本電影。

院線一般由一、兩家龍頭大戲院,夥同地區戲院組成。戲院組合不時有變,以1965年1月1日為例,四條粵語片院線的戲院組合如下:

院線 戲院 主要放映片種 公司及明星
太環線 太平、環球、北河、油麻地、域多利、龍城 文藝、倫理 「四大公司」中聯、華僑、光藝、嶺光及邵氏粵語片組

吳楚帆、白燕、張活游、張瑛、謝賢、嘉玲、丁瑩、林鳳
金國線 金陵、國民、金華、明聲、新舞台 粵語歌唱、神怪 大成、志聯、植利、麗士

芳艷芬、任劍輝、白雪仙、余麗珍、吳君麗、胡楓
紐大線 紐約、大世界、中央、皇宮、真光、金星、永樂 歌唱片、武打、喜劇 桃源、電懋(粵語片組)、立達、永茂

任劍輝、白雪仙、羅艷卿、關德興、上官筠慧
第四線 香港、新世界、英京、華樂、國際、美麗宮、筲箕灣 粵劇電影、神怪武俠 信誼、新藝、粵藝、九龍

麥炳榮、鳳凰女、林家聲、南紅、陳寶珠、蕭芳芳

太環線形成

戰後,太平戲院老闆源詹勳延聘袁耀鴻管理院務。環球戲院由袁耀鴻堂兄袁德甫創辦,二人的親屬關係締造了太平和環球兩院合作的機會,兩家戲院組成「太環線」。

金國線變化

1940年,關家柏、關家餘兄弟建立國民戲院。隨着關家旗下的金陵戲院、金華戲院於五十年代落成,「金國線」確立。關氏家族同時經營大成、志聯等電影公司,製作電影供院線放映。六十年代末,粵語片產量急降,1967年底,金陵、金華等戲院加入「雙麗線」(即麗華、麗都兩院),轉映國語片。

紐大線出現

大世界戲院和紐約戲院先後於1952年及1955年啟業,起初放映西片。院主張觀鳳夫婦同時擁有倫敦、麗宮、好世界等戲院。1956年11月1日,紐約和大世界兩院轉映粵語片,結合原「環中線」部分戲院組成「紐大線」,維持逾十年。紐約和大世界兩院曾於1964年下半年轉映日本片,當時「紐大線」暫停,至年底重組。

第四線組成

1960年4月14日,「第四線」以中央戲院、香港戲院為首成立,首映《正德皇牡丹亭戲鳳》,其他戲院包括真光、光明、皇宮和華樂等,見證粵語片產量攀上高峰。1964年底,「第四線」隨着「紐大線」重組,戲院略有變動,由中央戲院、新世界戲院為首組成「新四線」。

圖片


  • 國民戲院 (1)

  • 國民戲院 (2)

  • 第十六屆港九新界戲院同業商會就職典禮

  • 新舞台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