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項目
位於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建於1847年。廟內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俗稱「文、武二帝」。此廟為本港首批崛起的華人領袖所興建,位於當時華人商住區的心臟地帶,至1851年改建成今日之規模。
香港六萬名水上人中,許多是集中在香港島南面的古老漁村——香港仔。遊客可以從該區眾多的經營者中,僱用一艘舢舨遊覽避風塘。
位於宋皇臺道及馬頭涌道交界的宋王臺花園是九龍城區內極具歷史價值的公園。據歷史記載,宋朝末年(約公元1276年)帝罡、帝昺二帝被元兵追迫而南遷,曾駐驛於此。宋王臺原位於海濱一名為聖山的小丘之上,元兵於1279年滅宋後,元人刻「宋王臺」之字於小丘之巨石上,以紀念宋帝曾駐驛於此。公元1941年,日軍佔領本港時,因擴建啟德機場,便將聖山上巨石炸開,用以建築機場,刻有「宋王臺」三字之巨石,則幸能保存。1945年本港重光,政府為保存古蹟,於聖山原址之西興建「宋王臺花園」,並將此巨石削為四方形,移置園內,公園於同年冬季落成。
圖片近中央可以看見香港會所和高等法院,上環在右方。
從銅鑼灣向西北眺望渣甸公司。圖中兩小山,其一建有渣甸第一號屋在上,為怡和山(後改利園山)及摩理臣山,此二者現均被全部移去。
從位於皇后大道的郵政局向南眺望雲咸街。圖片右方是香港會所。右邊近山之廣大建築物大約為當日之環球酒店,其規模及其名稱均具超時代性,圖片左方豎有旗竿的是船政署。
此圖片是從砲台徑上方著眼繪製。在皇后大道較遠位置,有拱形門及長方形窗門的建築物,是位於雲咸街的舊香港會所。圖左突出點之後面為今日之雪廠街。山上之屋(有旗竿者)為舊日船政署,畢打上校即在這裡統理港口行政。圖右的碼頭為畢打碼頭,即現在告羅士打大廈位置。
圖中後方小山,大概為白梨士山(堅尼地道東邊出口)、摩理臣山(現已消失)及禮頓山等,在中央之山上建築物,大約為基利士比屋,此屋毗連舊海軍醫院,而醫院所在,即現律敦洽醫院位置。在辦認這圖片內的地方時,右邊山上指向天空之石,成為一有趣的線索,這石是姻緣石,現仍明顯存在。
美利樓原為美利兵房的軍官宿舍,落成於1845年,該建築物於1982年拆卸,改建中銀大廈。圖中可見工人正忙於興築馬路,路上有一輛馬車,遠處畢打山一帶建築物隱約可見。
畫中所見是香港仔漁港的一部分,右方為鴨脷洲,遠方為南朗山,其背後即今海洋公園所在。
圖中後方小山,大概為白梨士山(堅尼地道東邊出口)、摩理臣山(現已消失)及禮頓山等,在中央之山上建築物,大約為基利士比屋,此屋毗連舊海軍醫院,而醫院所在,即現律敦洽醫院位置。在辦認這圖片內的地方時,右邊山上指向天空之石,成為一有趣的線索,這石是姻緣石,現仍明顯存在。
從位於皇后大道的郵政局向南眺望雲咸街。圖片右方是香港會所。右邊近山之廣大建築物大約為當日之環球酒店,其規模及其名稱均具超時代性,圖片左方豎有旗竿的是船政署。
此圖片是從砲台徑上方著眼繪製。在皇后大道較遠位置,有拱形門及長方形窗門的建築物,是位於雲咸街的舊香港會所。圖左突出點之後面為今日之雪廠街。山上之屋(有旗竿者)為舊日船政署,畢打上校即在這裡統理港口行政。圖右的碼頭為畢打碼頭,即現在告羅士打大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