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觀富

張觀富
退休警員;大埔沙螺洞村原居民

性別:
出生年: 1921
受訪時年齡: 90
教育程度: 小學
主要職業: 警察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日治時期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香港淪陷後沙螺洞匪患猖獗

1941年底英軍投降後,新界治安混亂,沙螺洞匪患嚴重。土匪大多從內地進入新界,沙螺洞村民只有無力抵抗。張觀富憶述土匪3次入村洗劫,第一次搶走雞鴨等家畜;第二次匪幫30餘人,掠奪各種糧食;第三次甚至搶走棉胎。本來沙螺洞農地少,洗劫後民食更顯匱乏,村民靠蕃薯、山薯和土茯苓充飢。 




標題 香港淪陷後沙螺洞匪患猖獗
日期 26/11/2011
主題 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2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1
鄉村青年參加游擊隊謀生路

香港淪陷後不久,東江縱隊的沙頭角中隊派遣民運員開赴沙螺洞,向村民宣傳游擊隊的抗戰工作,並招募村中青年組織隸屬於游擊隊的民兵。淪陷前後沙螺洞形勢混亂,張觀富與家人生活困難,飽嘗日軍統治的苦果,又不希望整天在家無所事事,他了解到游擊隊救國的本質不壞,最終在1943年加入沙頭角中隊。他承認參軍是環境所迫,屬於一條生存出路;又感慨當年生命卑賤,無瑕考慮人身安危。 




標題 鄉村青年參加游擊隊謀生路
日期 26/11/2011
主題 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2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2
組織村民識字班宣傳抗戰

張觀富在東江縱隊基地完成訓練後,返回沙螺洞工作,組織青年村民參加識字班。張觀富與學生談抗戰形勢,以事實講述日軍的殘暴、抗戰的必要,只談自己知識範圍以內的事。他參軍前只是一名普通的新界鄉民,對國家大事所知有限,不敢信口雌黃。張觀富強調游擊隊對村民的好處,並坦誠交代個人背景,他希望以青年人媒介,令年長一輩的村民認識游擊隊。 




標題 組織村民識字班宣傳抗戰
日期 26/11/2011
主題 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2分3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3
帶領第一批警隊穿山甲

1946年張觀富加入警隊,時年25歲,編號「938」。1947/1948年新界警司創立鄉村巡邏隊,俗稱「穿山甲」,英文簡稱「VPP」,警司考慮張觀富是新界客籍原居民,邀請加入穿山甲隊伍,率領4人之小隊,巡視村落,聯絡村民,替他們向政府部門申請修橋築路之事。穿山甲屬警方的特別隊,每週工作4天、休息3天,隊員自理裝備,不往警局領取槍械。出任穿山甲2、3年後他升為警長,官階是「三劃」或「三柴」。




標題 帶領第一批警隊穿山甲
日期 26/11/2011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4
新界客家人做穿山甲的優勢

張觀富出任鄉村巡邏隊的首位隊長,隊員必屬新界客家原居民,客家人在新界有語言優勢,具備廣泛的親屬網絡,熟悉鄉村地理。張觀富領導4名隊員,全部由他挑選。穿山甲管轄新界和大嶼山,出勤地點遠及落馬洲、龍鼓灘等地,間中亦到市區執勤。張觀富初次進村時,向村民報上父母的身份,俗稱「撻朵」,利用親情、鄉情打交道。他父母都是新界原居民,親友遍佈多條村落,穿山甲成功與村民建立良好關係。 




標題 新界客家人做穿山甲的優勢
日期 11/12/2011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3分4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5
穿山甲新界剿匪的艱險

1950年代流浮山、龍鼓灘、稔灣、白泥一帶匪患嚴重,匪幫大多來自內地,以10多人一夥出沒。張觀富認為鄉村巡邏隊剿匪的艱險程度,與他出任游擊隊民運員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游擊隊民運員遇敵即避,不用與日軍正面交火;警隊對付東躲西竄的匪幫,要時刻保持戒備,且匪徒火力強勁,全部配備駁殼和左輪等槍械。參與剿匪的警力不限於穿山甲,但穿山甲必須出勤。 




標題 穿山甲新界剿匪的艱險
日期 11/12/2011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3分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6
政府鼓勵新界人入伍或移民是一種管治手段

戰前已有不少新界居民遷移海外,主要分佈在英國。戰後初年本地工業未興,新界失業問題嚴重,政府大量招攬新界青年加入警察、消防、炮兵等紀律部隊。對因語言不通而無法入伍的客籍居民,政府則鼓勵他們出洋謀生。當年申請出國容易,申請者只需手持海外親友的擔保信,到理民府辦理簡便手續即可。張觀富認為鼓吹入伍和出洋是政府高層的政治手腕。 




標題 政府鼓勵新界人入伍或移民是一種管治手段
日期 11/12/2011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3分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KF-HLT-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