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森

李炳森
退休新聞工作者

性別:
出生年: 1944
受訪時年齡: 67
教育程度: 高中
主要職業: 傳媒及公共關係
訪談主題: 社區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同學覺得油麻地仔見多識廣
李炳森在九龍塘讀書時(小五至中三),同學來自不同階層,家境較佳的住九龍塘花園洋房,由媽姐接送上學,亦有住木屋的普通人家,有些同學的家庭環境比李炳森更差。他與富裕的同學相處融洽,有時放學後獲同學邀請上門補習。九龍塘的同學不介意他住油麻地,反而覺得油麻地、深水埗等舊區新奇,覺得他在舊區長大,見多識廣。初中時他經常帶同學參觀榕樹頭、廟街一帶的夜市,品嚐廉價小食,觀看賣武、賣藥、講古、玩蛇等表演,又見識睇相和雀仔求籤,同學對睇相佬的玄機嘆為觀止。李炳森喜歡流連夜市,尤其愛好講古檔,他對《七俠五義》、《火燒紅蓮寺》等故事耳熟能詳。父母則喜歡看戲,對夜市興趣不大。他觀察逛夜市的人大多住油麻地,尤以下班後無所事事的中年人為多。有些遊客從宣傳得悉廟街,前來夜市購買廉價貨和參觀拍照,其他區的居民前來覓食為主。



標題 同學覺得油麻地仔見多識廣
日期 14/12/2010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4分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LPS-HLT-001
油麻地的戲院分檔次及影片類型

油麻地戲院眾多,播放粵語片的有光明戲院、油麻地戲院、普慶戲院、廣智戲院及大華戲院,價錢約幾毫至1.5元不等。廣智戲院在廟街及甘肅街交界,是兩層高的舊式戲院,院內多播放默片,例如《七俠五義》,《火燒紅蓮寺》,《黃飛鴻》等武俠片,收費只是幾毫,十分便宜。廣智的電影較舊,音響設備較差,有專人坐在二樓左右翼,用咪高峰解畫,富有特色。油麻地戲院位於果欄對面,放映歌藝片,即白露明或國語片明星主演的歌唱片,或播放粵劇錄影片,收費約1.2元至1.5元。光明戲院演放白燕等演出的影片。第一新戲院與光明戲院並立,播放西片和國語片,西片屬於次輪片。平安戲院位於彌敦道與甘肅街交界,播放第一手西片,戲院採用歐洲式裝潢,檔次較高,分不同座次收費,後座1.2元、超等1.7元、特等2.4元,超等及特等座位設在二樓。普慶戲院位於逸東酒店現址,播放歌藝片或左派電影如銀都電影為主。普慶戲院兼演粵劇,場地佈局與其他戲院不同。大華戲院位於現時彌敦道、西貢街交界的彩福酒樓,放映第一手西片,但規模不及平安戲院。

李炳森父母喜歡看粵語片,他與父母較常去鄰近的普慶、光明、第一新。當年只有父母買票人場,小朋友「掹衫尾」(尾隨免費入場)入場看戲,售票員亦隻眼開隻眼閉,但播西片的戲院較嚴謹,不容許小孩「掹衫尾」入場。小朋友愛看電影,因為有豐富的食物,如煨魷魚、炒栗子、白果、鵪鶉蛋、魚蛋、鹵水豬耳及大腸,售價廉宜。李炳森少年時主要觀看粵語片,當時英語能力有限,又因識字不多,不能跟上字幕進度。礙於語言問題,國語片並不流行,國語片配有中文字幕。幼年他多與妹妹一同看電院,長大後與同學及朋友共往。




標題 油麻地的戲院分檔次及影片類型
日期 14/12/2010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6分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LPS-HLT-002
唐樓一屋十多戶及天台互通
李炳森幼時家住彌敦道484號,是一座三層高的石屎樓,每層樓佔地約1000至2000呎。他所住的單位以屏風分隔成4至6間房,因單位間格常變,房間數目不固定。騎樓、走廊及廚房內的雜物房亦有住戶,天台同時加建木搭房間。單位騎樓約有200至300呎,供兩伙入住。大廈天台與鄰座的天台相通,是李炳森兒時追逐玩耍的地方。永星里一帶是住宅樓宇,沒有店舖及工廠,李炳森小學時家中從山寨廠接過一些加工小作業,例如造膠花、翻棉紗袋、駁電線、包裝等手藝,他亦幫忙工作。



標題 唐樓一屋十多戶及天台互通
日期 14/12/2010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3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LPS-HLT-003
廟街色香味
說到油麻地色香味,他聯想到廟街美食,炸豬腸、牛雜、牛腩、魚蛋粉及辣椒油的香味從遠處已可聞到,這都是他的兒時回憶,日後曾帶外國朋友來廟街見識。他對榕樹頭印象最深刻,這是小時候上學必經之地,有美食、講故、賣武、連環圖,非常吸引。



標題 廟街色香味
日期 14/12/2010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3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LPS-HLT-004
送報紙是「嘩啦嘩啦」的重任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小電船另一重任是清晨運送報紙。當時印刷點分佈在港島各處,凌晨4、5時報紙運到利源東街、利源西街(現址環球大廈)發行,再經「嘩啦嘩啦」運送到九龍及新界李炳森在灣仔報館工作時,有時採訪完畢,渡輪服務已停止,他便乘「嘩啦嘩啦」回家,費用可向公司報銷;如遇火災時海上突發事故,記者也會坐小電船採訪。



標題 送報紙是「嘩啦嘩啦」的重任
日期 14/12/2010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5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
登錄號碼 YMT-LPS-HLT-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