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賢

江志賢
衙前圍村委員會司庫

性別:
出生年: 1946
受訪時年齡: 66
教育程度: 初中
主要職業: 警察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搬入衙前圍努力營造棲身之所
江志賢家位於衙前圍村前排的轉角位(編按: 大坑街與南邊街交界),住屋環境簡陋而擠迫。他住的是單層平頂磚屋,天花板以紅毛泥和石屎建成,闢有一個通風的天窗,平日蓋着木板或鋅鐵,打風時常被吹走。他小時候全屋住了10多人,包括寄居的親戚。天熱時舅父等人夜宿門外,睡在有木蝨的床板上,用米粉袋製成帳篷,遮擋陽光和霧水;屋內家人部份睡碌架床,當年每張床售20至30元;部份在轎櫈搭床板睡覺,轎櫈長約3、4呎,闊約10吋,兩張合併的轎櫈,上面可放3塊床板。冬天時全家擠在屋內,但親戚只是短期暫住,落腳後即另覓住處。



標題 搬入衙前圍努力營造棲身之所
日期 24/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3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1
獲同村摯友介紹入學終可小學畢業
 江志賢得到同村摯友吳肇基的協助,方可完成小學的學業。他讀過多間小學,每次轉校都因交不起學費。他第五間就讀的小學是在衙前圍舊吳氏宗祠辦學的愛群學校,他繼續小四的學業;愛群搬入宗祠前,漢文師範同學會曾在上址辦學。未幾又失學賦閒在家,當時好友吳肇基在漢文師範同學會小學讀小五,剛好班上有一個剩餘學額,吳肇基上門介紹他插班入讀;兩人一同步行返學,從衙前圍走到旺角洗衣街,需時約35至40分鐘,可省回1毫車費。
 



標題 獲同村摯友介紹入學終可小學畢業
日期 09/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1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2
圍村青年對小販「瓜子伯」的恩情
江志賢童年時期衙前圍的村民重人情,對沒有親戚關係的長輩亦尊敬有加。當年村內有一對姓李兄弟,屬於外來居民,兄長據聞是名退伍軍人,在圍門前擺賣糖果、餅乾、花生等小吃,村民稱他為「瓜子伯」。後來瓜子伯經老輩村民協助,在圍門旁邊開舖(即今仁生堂藥房),江志賢等小孩經常買零食,看着孩子長大的瓜子伯過身後,江志賢等青年送殯上山,瓜子伯的弟弟亦表示感激。



標題 圍村青年對小販「瓜子伯」的恩情
日期 24/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2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3
感慨母親被迫遷出居住數十年的舊居
江志賢對母親遷出衙前圍感到有些遺憾。1986年他們住屋的業主賣屋,仍留住的只有母親和一位妹妹,二房東要求她們遷出,後來有律師和警察上門收屋,母親無奈搬離,搬入江志賢兄長在屯門的住所。她習慣了圍村生活,臨老遷離住了幾十年的老屋,霎時未能適應,令她鬱鬱寡歡,難免影響健康。江志賢感慨如果母親不用遷走,可能活得更長命。昔日江家住所對面有兩個水果檔,以帳篷和木板搭成,檔主及家人亦在檔內居住;其中一檔由一對潮州夫妻經營,母親與事頭婆熟絡。
 



標題 感慨母親被迫遷出居住數十年的舊居
日期 24/04/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分2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4
近年在兒時好友邀請下復出籌備村務
江志賢在童年好友吳志榮力邀下,2006年復出籌辦打醮。1990年他升任警署警長,駐守新界各地的警署,又聞說衙前圍即將清拆,回村次數較少。當時吳志榮和吳肇基等童年好友亦忙於工作,彼此的聯繫較疏落。2006年衙前圍計劃舉辦打醮,當時江志賢和吳志榮已退休。9月吳志榮突然致電江志賢,通知他翌日返回衙前圍,到至德公立學校開會,討論籌辦2006年的打醮。當年籌辦倉促,只有3個月的時間。吳志榮邀請他與吳肇基出任財政,務求做到帳目清晰公正。江志賢考慮自己退休不久,腦筋尚算清醒,他認為籌備工作比他過往所做的雜務有挑戰性,加上志榮份屬他的多年老友,於是答應出任財政。他們甚至計劃自掏腰包,墊支不足的款項。



標題 近年在兒時好友邀請下復出籌備村務
日期 09/06/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4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5
跟童年老友籌備村務意義盡在不言中
早年的天后誕和打醮由長輩籌備,年青人負責體力勞動的工作。江志賢年青時已幫忙籌備,他認為有一種自然力量,驅使他出力做這些神功事,以表達一份心意。這種感情難以明言,回村時見到小學同學和教自己踢波的人,大家透過閒聊、飲茶和旅行維繫情誼。他覺得跟童年的密友共事有意義,但街外人不易理解,總以為籌辦的人有心揾着數。



標題 跟童年老友籌備村務意義盡在不言中
日期 24/04/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5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6
遷出後回村緬懷昔日生活
江志賢懷念昔日的圍村生活,他坦言在衙前圍住了20多年,遷出後每次回村思潮起伏,百感交集,不知何故他習慣站在舊居前緬懷,想起成長的住屋、逝去的母親和童年的往事,每次都帶點唏噓。童年片段包括返學、掟仙、媽廟拍公仔紙等,他認為圍門前空地是最深刻的地方。他讀中一時開始在空地「掟仙」,獲勝者沒收對手的硬幣,帶有賭博成份。



標題 遷出後回村緬懷昔日生活
日期 24/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3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7
因長年的生活經驗已視衙前圍為鄉下
江志賢細想衙前圍約有6成可算他的「鄉下」。他從未返回海豐家鄉,遷出後回村探望親友時,獲三叔、三嬸等人熱烈招待。他小時候另取名「如群」,踢波時大家稱為「如佬」,返村時長輩皆親切地叫「如佬」。昔日他有時上鄉公所聊天和打麻將,但現時全村已水靜河飛,環境大不如前。江志賢兄弟姐妹早年已遷出衙前圍,不像他有吳志榮、吳肇基之類的畢生好友,對村事的投入和熱情有所不及。



標題 因長年的生活經驗已視衙前圍為鄉下
日期 24/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4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CY-HLT-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