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銷業務的成敗

1992年,梁偉浩隨香港貿易發展局往內地推動零售,進駐廣州南方大廈,該大廈檔次等同香港的瑞興和先施等百貨公司。梁偉浩在廣州上下九路租舖開設旗艦店,推廣「世家」鐘表品牌。梁偉浩因有多年生產和銷售經驗,又體會到感內地市場龐大,且身任中國鐘表協會副理事長,對申請銷售配額較有把握,故大膽推動內地銷售。
得利鐘錶製品廠以一年時間籌備內銷資金。1995年,得利在倫敦股票市場上市,並擴充東莞廠務。當年英國上市門檻較低,但香港股票市場不歡迎小公司,香港當局要求公司3年內要賺5,000萬元。
得利鐘錶製品廠的內銷策略採用商場寄賣形式,由批發商銷售。梁偉浩因對內地市場規範和零售的經驗不足,常遭批發商取貨走數或遺失貨物。1994至1996年底,梁偉浩共損失5,000多萬元。經此失敗,得利再於1997年在港上市集資,東山再起。1997年後,梁偉浩直接管理內地零售店,以「店中店」模式在全國大城市開店25間。梁偉浩深感廠家零售經驗不足,聘請專職銷售經理(有一名主管曾在佐丹奴任職)。梁偉浩在大型商場租用20至40平方米的角落,聯合Timex、Casio、Disney、Elle、Esprit等外國品牌,銷售消閒形式手表。這角落名為「時間區」,每日收集並分析銷售情報。梁偉浩認為廣州旗艦店不適宜推銷名牌手表,自認覓錯地點。
梁偉浩認為銷售一環實屬「燒銀紙」的業務,在1997年至2003年已耗費2億元,外國業務帶來的利潤不足夠讓他在內地「燒錢」。2003年,得利內地零售店開至450間,陳列表貨價值9,000多萬元,聘用管店、倉務的人員高達2,000人。梁偉浩有感獲利無期,無力堅持,最終在2003年,將零售業務賣給香港上市公司宜進利,該公司乃大型本地表廠。

受訪者
公司 得利鐘錶製品廠有限公司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0分1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DW-SEG-009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