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訪問

口述歷史

  • 檢視
  • 高泰染廠的早期運作、青山道廠房運作及後期發展
    高泰染廠初期,夏松芳負責接洽客戶,第一個客戶是立信針織廠,高泰為客戶做加工漂染的工作。高泰在1980年代擴及織布生產。高泰開始時在長沙灣青山道設廠,位處的工廠大廈就在香港紗廠對面,即青山道690號嘉名工業大廈。當時高泰的染布廠房只有7,500呎,相比現時在內地的幾百萬呎廠房,面積實在很小。在青山道設廠是因為工業大廈的租金較低,亦就近客戶,立信在嘉名工業大廈2樓,高泰則位於4樓。當年製衣廠及染廠都集中在深水埗一帶,如青山道、海壇街,工廠均屬小型,設於唐樓單位內。1970年,廠房搬到荃灣柴灣角街(即「九咪」),鄰近有大型紗廠,如南海紗廠、南豐紗廠等。
    當時青山道廠房設備簡陋,最初用7萬5千元購入2台美國製的蒸氣爐,其他機器則由夏松芳買材料裝配而成。1989年,夏松芳出資建成工業大廈,於屯門開辦麗海染廠,開始做印花、染色,並加設污水處理設施。夏松芳談及今年已72歲,他的紡織業生涯充滿挑戰。
  • 高泰染廠擴展業務(一):織毛巾剪毛布。廠房搬遷
    1980年代,夏松芳在屯門開辦麗海染廠時,擴展生產剪毛布。剪毛布是混織,也屬於針織,如毛巾布。毛巾布有梭織,也有針織。夏松芳的工廠是第一代生產毛巾剪毛布的工廠,他不斷研究生產毛巾剪毛布的方法,以達到最佳效果。夏松芳認識到毛巾剪毛布具保暖功能,適合製成睡衣、小孩衣服、運動衣等。夏松芳的工業營運經驗多憑自己摸索,他在過程中經歷不少艱辛,但能夠解決問題便很有成功感。夏松芳創業早期最艱辛的是在星期日較少工人上班的時候,須與工人一起趕工,除了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更犧牲享受家庭生活的機會,有時晚上還在工廠布堆上睡覺。
    夏松芳1969年經營的第一間工廠叫高泰染廠,位於青山道690號嘉名工業大廈4樓,專為香港的製衣廠做染布加工,最初只製造單色染布。1970年,廠房搬到荃灣柴灣角街,既做染布,亦開始織布,首一兩年只織尼龍,後期擴至織纖維布和棉布。高泰約於1979年至1980年搬至屯門,租用田氏第九座的廠房,後來分階段購入工廠大廈多個單位,合共有20多萬呎廠房,從事織剪毛布、染布、染色紗(yarn dyeing)等工序。1989年,夏松芳向銀行借貸以籌集資金擴建廠房,他形容銀行是工業家的衣食父母。
  • 高泰染廠擴展業務(二):製衣、織布及印花業務
    夏松芳認為成功的紡織業經營須擴及製衣業,他以楊敏德為成功的例子。楊敏德是溢達紡織創辦人楊元龍的女兒,楊敏德比她的父親更成功,將公司的業務垂直擴展,業務除了印花,由供應棉花、紡織、製衣、整染等都有涉及。1980年代,夏松芳曾於元朗唐人新村附近設廠做印花布。麗海染廠成立後,夏松芳於1998年再開始拓展印花布的業務。
    夏松芳曾經嘗試製衣生產,並創立自己的牌子,可惜市場反應並不理想。夏松芳認為布料與潮流有很大關係。針織布雖然不耐用,但亦有很多優點,例如適合製成女性、小孩運動衣及嬰兒服。現在市場上針織布比梭織布多。夏松芳的工廠初期為大製衣廠做加工漂染,後期織布及賣布,同時繼續經營加工漂染業務。高泰早期生產的毛巾剪毛布最先賣給羅氏針織和昇麗製衣廠。
    夏松芳的織布業務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自己設計布種賣給客戶;第二種是根據客戶要求織布。夏松芳現聘請兩位分別來自內地大學和香港理工學院的紡織學博士,還有超過70人的硏發隊,專門為福田(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做研究,發明新布種。福田的研發部門已成立20年之久,早在福田於屯門設廠時已開始做研發。印花部也有做研發。印花工序較複雜,印染過程要使用油墨,且要用多種顏色,所以印花需要很強的管理。
    夏松芳開展印花業務。夏松芳於1996年在斯里蘭卡開設染布及印花布廠,工人從日常工作累積經驗,夏松芳同時聘請香港理工學院紡織系一位教授前往協助。香港方面,夏松芳在麗海染廠時期則聘請印花學徒邊做邊學。一般人開染廠較多染紅色,夏松芳提及做第一缸染紅色的布,因欠缺經驗而不成功。1980年代,夏松芳尚未僱用理工畢業生,於唐人新村做印花時只僱用技工。
   添加選中藏品到我的收藏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