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銷製衣廠和出口製衣廠

本地製衣廠分為「出口」(即產品外銷)和「本港」(即產品本銷)兩大類,出口廠比較正規,領有正式廠牌,嚴守勞工法例和消防條例等。出口成衣的尺寸要符合客戶要求,另由QC(品質檢驗人員)驗貨,碼數較為嚴謹;至於手工精細的成衣,有時呎碼未能完全準確,但一般仍可通過品檢。「本港」製衣廠多數是山寨廠,在舊樓民居設廠,佔地約1000平方呎,廠內只放10多台衣車,熨衣和裁床的工序相對簡單。山寨廠全廠只有10多名工人,分工不及毛織廠仔細。太子道有不少本港廠,製造西服和連身裙等成衣。當年香港經濟理想,本銷成衣銷路不錯。 本地裁剪師傅技術高,甚受歡迎;由於成衣裁剪尺碼自由度高,本港廠的師傅多喜歡在山寨廠工作。杜瑞雲任職的第一間製衣山寨廠佔用2層,天台是裁剪工場,三樓是車縫和熨衣的車間。車縫工全件成衣起貨,經人手挑腳、釘鈕和熨衣後,即可賣給客人。成衣款式由山寨廠構思,然後起製樣辦和宣傳。山寨廠一般沒有存貨,有訂單才開工,另寄賣一些產品。山寨廠老闆要認識時裝潮流,供應款式受歡迎的成衣,訂單將應接不瑕,換季時節尤其忙碌;某款式成衣的訂單由幾十件至幾百件不等,山寨廠裁床要善用布料起貨,提高廠方收入。有時淡季山寨廠沒有訂單,嚴重者1、2個月沒有收入,此時不少男工轉職出口廠。杜瑞雲入行製衣時,最初負責挑腳和鈒骨,因為她入行前已學會了摩打衣車,又有多年毛織經驗,製衣工作對她沒有難度。她在山寨製衣廠工作時,得到同事毫無保留的指導,加上她願意虛心受教,很快學會了不少手藝。

受訪者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2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SW-SEG-009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