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衣廠的分科模式: 大分科和小分科

本地製衣廠的分工模式有「大分科」和「小分科」兩大類,前者可多達20、30個部門,後者有時是一名工人負責2、3個工序;車衣分為多少個工序,主要視乎衣服結構的複雜程度。大廠部門分工細緻,對初入行的學徒或養成工尤為合適,他們可從最簡易的工序起步。杜瑞雲認為招收完全不懂車衣者為學徒較佳,她可以從頭教授;略懂皮毛者反而不佳,因這類工人可能已培養不良的經驗。「達樂美」屬於小分科製衣廠,主要按成衣不同部件分科,如上袖、上領、絲裡、中熨、挑腳、鈒骨等,約有10個、8個部門。廠方推行生產分科的前提是利潤,要計算最快捷的起貨辦法,同時保障工人收入,確保他們的工作動力。「達樂美」屬於時裝廠,專營裙、衫、褸、褲等時裝,季節性生產,因此分科性質與常見的恤衫廠不同。 雖說工人分部門,亦要懂得車縫全件成衣,師傅訓練養成工時,亦授以不同步驟的車縫方法,直至他們學會全件起貨。「達樂美」辦房只有數名師傅,只設4個車位。過去「達樂美」有某歐洲客戶,每次都先由廠方打價,客戶都說產品價高,然後再找別家工廠打價,但最後還是向「達樂美」落單,因為對工廠品質有信心,不介意多付價錢。「Hero」則按服裝種類分科,製衣和梭織分成兩個部門,因兩者使用的設備不同。 「Hero」生產成衣貨辦,沒有「阿姐」監督和統籌,車衣工人要懂得做全件成衣,包括睡衣、針織衫、褸、半截裙、泳衣、釘珠衫裙等。「Hero」辦房規模較大,有10多名師傅,上市後師傅增至50多名,辦位有70多個。

受訪者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2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SW-SEG-010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