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砵蘭街、豉油街、宋皇臺到觀塘的廠房擴張

建業五金機器廠於1949年在旺角砵蘭街成立。1949年至1953年間,建業的運作類似工程公司,一方面替銻煲廠製造煲耳的工模,另方面替人更換機器零件,提供度身訂造的原型產品。孫建超在1949年住浙江街,及後將住宅及廠房搬往豉油街。1953年孫啟烈出生時,建業兼營製造業,生產小杯、圓梳和髮夾等簡單塑膠品。1957年,建業擴充規模,廠房搬往宋皇臺空地 (現址舊啟德機場機電工程署),孫家則遷往聯合道。孫建超在空地搭建鐵皮廠房,佔地近2萬呎。建業單廠孤懸於宋皇臺側空地,附近沒有其他同業。廠內設有車床、鑼床、刨床、馬榴機(人力鎖模)等設備,聘用200至300名本地工人。男女比例相若,男工負責製模、機修、電鍍等重活,女工負責裝配單車喇叭等產品。廠內聘有工模學徒,工模學徒學習雕刻製模和機修。建業以自家模具投產,在塑膠成品鍍上金屬飾紋;又接銻煲廠加工訂單,替痰罐等製品電鍍上色。
1950年代末,建業已能出產雙層保温杯,保溫杯內外層集實用與美觀於一身。1960年,建業搬往觀塘。當時政府擴建啟德機場,宋皇臺廠房被迫拆遷,孫建超用賠償金買入成業街30號地段,建成高樓底、金字頂鐵皮廠房,並在旁建2層高石屎樓,樓下是寫字樓和樣辦房,樓上為學徒宿舍和貨倉。1960年,政府仍未在觀塘發展7層工業大廈,建業附近一帶多為矮房。建業搬往新址後,孫家購入汽車,以便來往聯合道和廠房。孫建超夫妻大部分時間駐廠,將家中子女交由親友照顧,每逢週三及週日一家團聚。1960年代,新填地街和上海街聚集不少五金舖,售賣不銹鋼片等金屬原料。

受訪者
公司 建業五金塑膠廠有限公司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8分1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KL-SEG-002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