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訪問

工業專才

  • 檢視
  • 化工出身的背景。個人在中國染廠的發展。印染業技術人員的學歷和事業
    陳健強的學歷。陳健強於香港出生,到台灣修讀化學工程,學習少許漂染知識,印染是其中一個學科。當時香港理工學院已有紡織學系,但近年該學系已由技術工藝轉換成以採購為主,現在職業訓練局、製衣業訓練局也設有紡織課程,訓練基層員工做測試的工作,多以到內地入職為目標。

    以前漂染業員工的技術背景。當時大學生入染廠工作不多,中學畢業的人到中國染廠可由學徒做起,有宿舍及晉升機會。當時做學徒的員工,現在升為車間主管,是生產部主力軍。香港理工學院學生讀紡織、採購,多來中國染廠工作,做部門主管,但任職時間不長,後轉行做檢測、採購等工作。染廠工作對他們並不吸引,因為染廠環境熱,工作時間長。中國染廠如少林寺,員工在中國染廠打好基礎,到外面發展較容易。

    陳健強入職時,中國染廠的前輩有來自香港理工學院、台灣的大學,沒有香港大學的畢業生。陳健強初入職時,廠長是上海人,飯堂主管也是上海人。中國染廠初時的確多數由上海人做部門主管,他們很快融入香港社會。

    印染工業已再沒有上海老一輩的影子,因變化太快。以前在香港容易找到顏料的資料,當時有所謂「六大公司泊碼頭」,大染料公司如ICI、Hoechst、Ciba、Bayer、BASF、Sandoz等,會經常為顧客介紹顏料,提供技術支援,給顏料廠房試用,非常方便,所以發展很快。當時個別公司把握到一種染料的使用方法,便自有賣點,獨佔市場。
    化學知識運用於印染行業。陳健強有把化學知識運用於印染工作,例如知道塗料要加入不同化學物質混合才能應用,他認為不是太多化學知識可用於印染,但懂得有機化學知識當然有幫助。陳健強認為印染知識可從書本獲得,靠在工作上不斷實踐、嘗試和自我學習去提升自己。
    陳健強沒有選擇入讀香港理工學院,因當時理工仍是工專,不是大學。陳健強到台灣升學,選擇入讀成功大學,成大工科較出名。
    中國染廠的開發部門。陳健強入行時,中國染廠尚未有研發部門。荃灣廠房時期,中國染廠在化學室試驗一些研發工作,例如先實驗一些印染效果,若效果滿意,將布辦送交工場執行。陳健強對他剛入職時中國染廠的研發工作不太清楚,但相信廠長及主管經常有新概念。陳健強記得他1972年入職時,中國染廠有幾個員工是化工畢業生,包括在台灣的大學畢業和在浸會學院讀化學。
    陳健強選擇於中國染廠工作的原因。中國染廠當時屬大廠,設有學徒練習生制度。陳健強想學以致用,故寫信應徵,最後面試成功便做,一直對工作很有興趣。在1979年至1986年尾期間,曾去西非擔任管理工作,協助生產。1987年至1992年,離開中國染廠,移民澳洲,在當地的印花廠工作。直至中國染廠在1992年準備搬新廠,中國染廠請陳健強回流。
    當時赴台灣讀書要在香港考大專聯考。陳健強在培英中學(位於巴丙頓道)讀書,憑成績經學校遴選而直接保送往台灣讀書,不用考聯考,第一年有獎學金。成功大學位於台南,台南生活費很廉宜。

    陳健強在中國染廠的事業歷程。陳健強初入職時,負責印花部門的工作,在漿房準備印花漿,約3個月,之後升任印花間領班,管理印花技術和生產。當時廠房採輪班制,分早、中班8小時,有宿舍。1975年,陳健強升任印花間副主管。1979年頭,獲調派往西非尼日利亞工作。中國染廠於尼日利亞有10多間廠,陳健強負責管理UNTL廠的印花,做蠟印。1986年,陳健強移民澳洲。陳健強後來回港(1992年),當時中國染廠廠房仍在荃灣,陳健強任副廠長,管理生產,負責安排生產,如技術、編排訂單次序及修理機器等車間問題,後來有部分時間兼負責營業部拜訪客戶、議價、取訂單、排期等工作。2006年,陳健強升任助理總經理。中環辦公室有Managing Director。中國染廠多年來與客戶建立關係,於倫敦有代理,在紐約則有中國染廠的營業代表。

    陳健強1972年入職時,老闆查濟民多在中環太古大廈辦公。當時寫字樓與工廠是分開的,工廠在荃灣,寫字樓在中環。查濟民是企業家,認同自己是紡織工業家,熱衷開創新技術。查濟民於內地創辦兩個基金,一個名為「求是基金」,基金運用於科學上;另一個是「桑麻基金」,運用於紡織技術發展上,對內地紡織界是很大支持。
  • 出任安培泛達總經理管理員工
    李鵬飛在安培泛達(Ampex)任總經理,專責廠房管理,他強調自己從未學過管理知識。全廠工人分為三班,早班早上7時至下午3時,中班下午3時至晚上11時,夜班晚上11時至翌晨7時。李鵬飛早上7時前回安培泛達,又每逢7時及3時巡廠,間中在晚上11時回廠視察,讓工人知道上下級同步開工。李鵬飛與工人關係密切,在業界表現突出。安培泛達高峰期全廠有3,800名工人,溝通不易,李鵬飛在廠內安裝擴音器,由靚聲女工講話,閒時播放音樂,營造愉快工作環境。李鵬飛安排廠內安裝冷氣,為地板打蠟,保持清潔,建立舒適工作環境,又以高出一成工資吸引工人。電子廠講求技術,女工要用顯微鏡工作,並要定時驗眼。安培泛達讓女工穿制服上班。

  • 南海紗廠工的員工培訓和工人管理
    戚務華在南海紗廠的學徒工作,學習燒焊、電工、紡織機器,即機械修理及保養工作。他在中央紗廠搬廠時曾協助裝配布機,完成搬廠事項後,由於中央紗廠布廠沒有空缺,便離開中央紗廠。南海紗廠先有紗廠,其後才有布廠。他在紗廠、布廠都曾受學徒培訓,但對布廠機器較熟悉。故此,在任職南海紗廠期間,協助中央紗廠裝設機器。中央布廠開始時,他亦有到場協助,但都是在南海紗廠放工後才去。不過,南海紗廠老闆不喜歡戚務華到中央幫手,南海紗廠的廠長知道後便不准他再往幫手。中央紗廠的廠長的謝德良先生便邀請戚務華到中央工作,所以戚務華便離開南海紗廠。戚務華認為由南海紗廠轉職至中央紗廠因人事關係,[因中央廠長謝德良先生原為南海紗廠的工程師,與戚務華關係好,而且中央紗廠當時是新廠,會有較好發展前途。戚務華於南海紗廠織部任職為機器部學徒,經2年培訓畢業,畢業後轉做技工(師傅)]。戚務華離開中央後,由謝德良先生安排往土瓜灣的南方布廠工作,任職工務主任,從事廠內生產部的管理及生產安排,職務猶如大廠的工程師。

    南海紗廠的設施﹕地方很大,為員工提供有關紡織技術的訓練班、英文班;女工有補習班、車衣訓練、織冷衫等。工人每個星期只有一天可以外出。廠內設有學校、飯堂、球場和圖書館。當時南海紗廠位置在於現時的荃灣麗城花園,即青山道九米半,老闆是唐星海先生,他是公益金發起人。

    南海紗廠附近的紗廠名稱。中央紗廠在上海紗廠(會德豐紡織)旁邊。而南海紗廠旁邊有上海紗廠、東南紗廠、香港毛紡廠。現在中央布廠位於江南工業大廈,是東南紗廠舊址。

    當時,南海紗廠的工人生活及薪金。南海紗廠規定所有工人要在廠內住宿。當時工人約千多人。由於機器落後,需用大量人手,初時12小時一班,後來改至8小時,三班24小時生產。南海紗廠設有醫務室,3班有護士駐守,每星期有一日私家醫生到廠。南海紗廠的學徒每日工資只有1元,要簽約培訓二年;普通一般工人4 - 5元;師傅6 - 7元,職員領班每個月300 - 400元。當時物價是1毫子報紙;3毫子一樽可樂。

    當時,中央紗廠、東南和上海紗廠比較,中央規模是較小的。中央有工人宿舍,不過是位於廠外。中央紗廠採用了南海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手法包括工作上的安排、設備和機器的管理、廠房安排等。南海紗廠設備完善,使用較先進的機器。至80年代,因沒有下一代接手經營,最後也被迫結業,據說廠房賣給淘化大同。
  • 教育背景和入行經過
    鄭致平,1931年在上海出生,1948年移居香港,及後赴廣州嶺南大學肄業,韓戰爆發後輟學返港,到父親朋友開設的布廠做練習生。父親認識不少上海紡織業家,鄭致平亦因此選擇加入紡織行業。該布廠位於青山道香港紗廠對面,由上海紡織業家經營。該廠從香港紗廠購買紗線,生產梭織斜紋布,產品供應香港、南洋和英國等地,主要用於生產卡其褲。該廠分早夜兩班工作,鄭致平學師時12小時工作,跟從領班操作布機和管理工人,並自修閱讀紡織書籍。
    鄭致平在父親朋友的布廠學師一年多後,離港赴日留學,入讀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在纖維學部修讀紡織課程,準備將來在紡織業發展。日本大學是四年制,鄭致平在大一、大二修讀數學、歷史等普通科,從大三起修讀紡織專科,包括纖維機械、品質管理等,集中學習生產技術。當時日本大學的紡織科比較有名,課程全面,甚至包括養蠶繅絲知識。
    1959年,鄭致平畢業回港,正值香港紡織業的興旺期,不斷有新紗廠和布廠開辦,高峰時紗廠多達34間。鄭致平回港後在舊東家(布廠)的介紹下,加入中央紡織(香港中央紡織有限公司)擔任紗廠管理員。中央紗廠是由中央布廠擴展的紡紗業務,鄭致平入職後獲派駐試驗間(即現時的品質部),檢查成紗品質和實習紡紗工藝。當時中央紗廠的廠長及工程師均出身自南海紗廠,廠長曾在南海紗廠做工程師,工程師曾在南海紗廠做主任,均在上海的紡織大學畢業。1950年代末,中央紗廠尚屬草創之時,工程師職責包括管理技術、人事管理等,市場銷售除外。鄭致平在試驗間見習時,主要隨工程師及廠長實習紡紗及管理技術。〔編註:香港中央紡織有限公司(簡稱中央紡織)先開設布廠,後於1957年在荃灣買地興建中央紗廠,中央布廠及中央紗廠同屬中央紡織。〕
  • 入行首年的難忘經歷: 惡補專業知識、結緣電子忘情工作
    大學畢業後,黃漢儀到電子廠求職,同時獲摩托羅拉及安培泛達的香港分公司錄取。安培泛達生產電腦記憶系統,黃漢儀因對電腦感興趣,決定入職安培泛達,出任工程師。當年安培泛達用磁環技術生產記憶系統,黃漢儀讀大學時未曾涉獵數碼線路知識。香港大學工程系主修生只讀3年,學系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電子科主要教授擴音機、原子粒技術,不包括數碼線路等嶄新科技。黃漢儀為求惡補知識,到香港大學圖書館借閱布林代數的專書。黃漢儀強調,所學未必全部致用,必須不斷學習。黃漢儀回憶自己與電子業很有緣分,出生時正值原子粒面世,大學畢業時適值合成電路剛面世。黃漢儀談及入職首年的難忘經歷,他曾與上司在年三十晚留守安培泛達通宵工作,為美國總公司測試儀器,年初一將測試成果送到美國。黃漢儀認為,加班是責之所在,勸勉青年人要不怕吃虧,承傳上一代的拚搏精神。
   添加選中藏品到我的收藏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