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瀏覽
歷史與社會
戰前香港教育
太古糖廠
工展會
傳統節慶在香港
戰後工業
戰前工業
香港賽馬會資料庫
天后寶誕
一起走過的日子: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
方寸藏珍:香港郵票發行一百五十周年
協力耕耘: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及戰後香港農業社會
口傳心授系列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貨幣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同禦鐵蹄──香港的抗戰歲月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
地理與環境
往昔家園: 從寮屋到公屋
香港地
香港燈塔
域多利監獄
邂逅!老房子:與藝術家走進百年故宅的歷史現場
船塢與香港
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
藝術與文化
月份牌王關蕙農
香港節
畫意寫實攝影-何綬相集
紅毛墳場
江啟明香港寫生
竹棚文化
香江琴緣
游—也斯的旅程
從豆奶到普洱
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
他 FASHION 傳奇 EDDIE LAU 她 IMAGE 百變 劉培基
香港景.山水情──黃般若藝術展
深刻人間:黃新波的藝術歷程
瓷緣.畫意
聲藝永存.向林家聲致敬
懷念一代詞人:林振強歌詞手稿
嶺南印記
文壇俠聖——金庸與查良鏞
傳播與媒體
香港歷史明信片
邵氏電影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從前衞到懷舊—館藏攝影器材
舊日戲院昔日情
光影流聲——香港公共廣播九十年
歷史與社會
昔日上水的鄉村生活
昔日上水的鄉村生活
中區警署
香港傳統節慶
香港傳統節慶
黃霑‧故事:深水埗的天空 1949-1960
黃霑‧故事:深水埗的天空 1949-1960
天后寶誕
天后寶誕
地理與環境
城記‧漫遊
城記‧漫遊
老街坊啟德機場
老街坊啟德機場
啟德老街坊:香港飛機工程公司元老的回憶
啟德老街坊:香港飛機工程公司元老的回憶
開飯城市
開飯城市
光景流轉:追憶衙前圍
光景流轉:追憶衙前圍
油麻地社區記憶
消逝中的上海街
消逝中的上海街
藝術與文化
竹棚工藝
竹棚工藝
關蕙農月份牌王
關蕙農月份牌王
歲月留痕 香港情與影: 何綬畫意寫實攝影專輯
歲月留痕 香港情與影: 何綬畫意寫實攝影專輯
一代瞽師的故事:杜煥(1910-1979)
傳播與媒體
香港漫畫:香港故事
香港漫畫: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明信片
香港歷史明信片
聽鍾偉明講
邵氏電影
邵氏電影
瀏覽口述歷史檔案
所有檔案
姓名瀏覽
主題檢索
進階搜尋
專題故事
土瓜灣 — 小工業與社區互相依存
衙前圍吳氏祖堂
戰前女子教育
拚搏的工業歲月
承教雜憶-細說老師百態
香港工業的人情味
認識「香港留聲」
「香港留聲」簡介
口述歷史的特色
使用須知
鳴謝
參考資料
香港記憶
關於香港記憶
最新消息
活動重溫
使用指南
輸入關鍵字
進階搜尋
特藏
所有資料
口述歷史
最近訪問
口述歷史
排序
預設
按日期(近至遠)
按日期(遠至近)
Go
檢視
屯門青山廠房的籌建
英國卜內門洋行積極支持田家炳開設塑料廠,為其介紹田土廳官員,協助尋找廠地,起初選址大埔林村,後因交通和消防問題放棄。田家炳多番覓地未果,輾轉得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日新支持,在屯門賣地、填海、建廠,全程靠陳日新疏通各部門關係,進度理想。田家炳來港後2、3個月,通過廠商會副會長認識陳日新,副會長在屯門開波子廠。塑料廠需地甚廣,市區工業地價高,呎價50元。屯門地皮原屬陳日新,賣地前政府已批準轉為工業地,原呎價2元,後以9毫成交,買入30萬呎。兩人肝膽相交,陳日新賞識田家炳,全力相助,買地收入對陳事業幫助亦大。填海用泥來自大興紗廠之後山,由當地某結業磗廠運泥填海。填海工程迅速,田氏30萬呎廠房全來自填海,後來向政府交回五萬呎。
加入我的收藏
田氏化工的員工
田氏的機器從日本和英國訂購,聘用約80、90名工人,大部分是住宿舍的男工,另有清潔、打雜的女工。從日本請4名技術員,寫字樓部份請4、5人,在廠房和市區分別設寫字樓。工人毋需特別資歷,由基礎開始訓練,並無熟練者可用。管理層多為田家炳親屬,包括堂哥和侄兒。田氏廠房設計在港少見,廠內花園、運動場,居住環境理想,藉此吸引工人留廠。
加入我的收藏
田氏化工與下游加工廠家(一)
田家炳來港初期只做薄膜,不再做樹膠產品。開廠和營運資金多來自儲蓄,雖有原料商和銀行的支持,但主要靠自己實力。1962年田氏於荔枝角道建工業大廈,以低價租給買田氏薄膜的加工廠,樓下是塑料貨倉,樓上是開料和印花工場,於此結合多重配套,減低下游廠家的物流和倉儲成本,促進下游工業發展,使之足與台灣競爭。港府駐外工商代表替田氏宣揚,同時田氏在文咸東街設展覽室,向外商展示下游廠家的產品和聯絡方法,田氏以低價提供中介服務,協助加工廠家推廣業務。田氏建廠前,塑膠加工廠已從日本和台灣輸入薄膜,田氏提供本地塑料後,薄膜加工業自然發展。來港後出產的薄膜較印尼時代大有進步,田氏薄膜略優於台灣,略差於日本。廠家對塑料一般要求不高(生產吃氣公仔除外),重要是加工過程。
加入我的收藏
田氏化工與下游加工廠家(二)
田家炳初來港時,本地塑膠業規模較小,地價昂貴,外貿未上軌道。工商署駐外代表邀當地採購商來港,介紹本地廠家向其買原料。1962年田家炳買入荔枝角道地皮,建成工業大廈,低價租予加工廠家,並設開料工場,替廠家裁剪塑料,廠家再將工序外發至徒置區住戶。當年屯門交通不便,在長沙灣買地建工廈,將加工廠家集中,以便互相照應。田氏薄膜加工製品有玩具、吹氣公仔、大型水床、書包、鉛筆、文具等。田氏的人造皮革投產較晚,可做雨衣、冬褸、旅行袋、手袋等。隨着原料商不斷介紹新料,加上出國參觀和考察,田氏塑料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田氏原料有PVC粉及安定劑等,來自日本和德國等地。
加入我的收藏
香港工展會的參與
田家炳來港初年已參加工展會,攤位上展出田氏塑料和加工產品,宣揚香港塑膠加工業,吸引外國買家。公司寫字樓亦設有陳列室,替下游客戶推銷,間接帶動田氏生意。工展會收效不俗,主要宣傳對象是本地。參加過三、四屆工展,直至宣傳收效。當初工展目的為工業展覽,面向買家為主,後漸變質為嘉年華會,對田氏作用不大。田氏攤位不設招待,只設陳列品櫥窗,展出薄膜、膠料等。有時買家在攤位上認識田氏,再直接聯絡公司。
加入我的收藏
元朗屏山分廠的籌建
田氏踏實經營,看本錢做生意;下游廠靠銀行支持,廣東信託專向小工廠放款,1965年銀行擠堤對田氏客戶影響較大,田氏准週轉不便的客戶賖數。鑑於青山廠淡水供應不足,田氏於六七暴動後在屏山購地建廠。暴動後本港工業走下坡,屏山工業地數年無人問津,經當地鄉紳介紹,田氏以呎價五元買入數萬呎開廠。田家炳不擔心暴動,繼續投資,因自身曾僑居異國,不反對本族政府收回香港,並預計中共不會赤化香港。居港初期田家炳與官方和商界溝通順利。田氏逆流而上,六七暴動後投資擴廠,深得政府認同,為屏山建廠開綠燈,政府集合勞工、渠務、消防各部門,由元朗理民府專員薛文作召集人,舉行跨部門會議,規劃田氏開廠。陳日新再次全力協助田家炳,請薛文多加照應,田氏感激數十年。屏山建廠順利,廠地6、7萬呎,1968年1月買地,9月投產。屏山廠與青山廠和產品類同。
加入我的收藏
1970年代田氏化工的發展
田氏從不投資投票,不受七三股災影響,當年批准下游客戶延期還款。1974年原料大幅升價,下游廠家未能要求外國客戶補價,牽連到田氏塑料亦未能起價,致公司在該年度蝕本,一生只此一次,1974年乃生意低潮。投資量力而為,不依賴銀行,減低風險。公司原料大多外購,要通過銀行交易,田氏平日建立誠信,坦誠待人,盡量按時還款。股票屬意外之財,田氏堅守工業,不欲分神謀之。1960年代不少公司拉攏田氏上市,田氏不欲賺股民錢財,不願整天顧慮業績,始終未有上市,田家炳自謂為人老實,非生意之才。開辦屏山分廠後,財力日益充裕,遂在葵涌、觀塘置業,不以炒賣為念。某上市公司出價埋想,賣出葵涌的大廈,一本一利。田氏鼓勵下游廠家在所屬工廈開廠,租金上給予方便。
加入我的收藏
企業第二代的接班
田家炳於1974年以後專注廠廈發展,廠務逐漸交由田慶先打理。田氏早於1965年購入觀塘和葵涌地段,發展工業大廈,以鞏固公司財力。第二代專業知識紮實,有助公司順應時代變遷。田慶先加入公司初期專注於技術工作,對管理和財務方面涉獵較少。公司第二代面臨較多新形勢,例如勞工缺乏、國內機會、家族企業轉型,田慶先逐漸考慮公司全盤大計,留意市場發展、產品設計。
第一代和第二代比較: 田家炳是創辦人,富有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敢於不斷開發新業務,例如轉營PVC塑料、向銀行借貸建廠廈;田慶先是守業者,要提升生產技術,加強公司管理,面臨新競爭者。田慶先加入公司時,仍屬創業階段,當年屏山廠房只有6萬呎,生產線逐條地擴充。1970年代以來,田慶先不斷參加德國、日本的業界展覽會,吸收外國先進技術後,接班後不斷引入新設備,減少對個人經驗的依賴,實現公司自動化和系統化。
加入我的收藏
1976年公司股東重組
1976年田氏化工股東重組,部份股東退休,部份專注於膠粒和硬片業務,田家炳父子則全權主理薄膜和人造皮生產。昔日青山廠(田氏塑膠)和屏山廠(田氏化工)分產塑膠布和人造皮,1976年後生產線集中在屏山,青山廠房改建為廠廈出租。田氏旗下物業的情況: 田氏第一大廈在乍畏街、第二大廈在觀塘、第三大廈在荔枝角道、第五大廈在葵涌、第九大廈在青山(全座現已分層售出);第五和第九大廈是自建物業,第一大廈是購置物業,用作公司辦公室。
加入我的收藏
田氏化工的轉讓和結束
田慶先認為經營企業需要創業精神,第一代和第二代工業家亦如是。第一代工業家擅於把握時機,富有冒險精神;惟第一代人學歷較低、專業知識不足,未能順應潮流。第一代由零開始,所需要的創業精神與第二代有異。田慶先認為,他對父親的冒險精神承傳不足,未能為家族企業帶來突破。1990年代內地設廠初期,田慶先認為當時創業空間較大,田氏競爭對手不多,田氏技術亦有優勢,經營環境理想。市場日漸成熟後,發展形勢已變。田氏在內地面對缺乏規範的競爭,田慶先初只能審慎守業,未幾漸覺力有不逮,掙扎幾年後,終將田氏易手,於2006年把廣州薄膜廠轉讓給一間德國公司,在2009年將人造皮廠轉讓給佛山民營企業,田氏退出生產事業。
加入我的收藏
全選
添加選中藏品到我的收藏庫
確定
創建新的收藏夾
收藏夾名稱
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