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香港布廠的興衰起跌

回顧紡織業的興衰時期。許多紡織廠10年前開始迅速結業。戚務華1952年入行,知道1950年代多些人開廠。1970年代至1980年代是牛仔布興旺時期,後期競爭大,廠家需要投資更新設備,部分布廠未能承擔便結束。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有實力的布廠繼續生產,更換新設備,競爭力弱的布廠便遭淘汰。2000年代,經營不善的布廠便結束。現在,布廠愈來愈少。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有實力的布廠包括中央紡織、東亞紡織、捷德布廠、達豐紡織、茂豐公司等。後期中央紡織、茂豐公司、源豐紡織等算是大廠,有些布廠只有20至30台機器。有些布廠如茂豐愈做愈興旺,某些廠則無法生存,關鍵在於營業及經營方法。經營布廠以前只要生產布匹便有買家,但後期要求質量,亦要應酬。

有很多布廠現在已沒有生產,但仍繼續參與公會。各廠的聯絡溝通,由廠長每月到公會開會一次,或約出來用膳聚會。以前競爭少,各廠長公開交流技術;現在競爭大,各廠長較少交流。廠長一般參加技術交流的會議。中央紗廠鄭致平代表中央紡織參予香港棉紡業同業公會。棉紡公會的成員經營紗廠及織廠。香港棉織業同業公會的成員多沒有經營紗廠,只有布廠。
現在,中央布廠主動找尋買家推銷,以增加訂單。中央布廠營業部的網絡包括日本、德國、內地、美國等。中央布廠營業員取產品向客人推銷及報價,客人認為有銷路有利可圖便落訂單。中央布廠找時裝品牌合作,如蘋果、Levi’s、UNIQLO。中央布廠近4年多生產牛仔布,在香港做牛仔布染色漿紗的工序。


受訪者
公司 香港中央紡織(布廠)有限公司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3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CWW-SEG-010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