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出口與關稅

香港廠家主攻出口巿場,而非本地巿場。香港產品的巿場遍及亞洲、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和太平洋地區,中國是最大的巿場。相比之下,英帝國只屬小型的入口國。1934年至1938年,英帝國巿場佔香港總出口量不足20%,中國則佔50%以上。因此,中國的政經局勢變動對香港的出口和貿易影響深遠。

當時不同產品供應不同巿場。例如根據政府歷年的記錄,華北一直是香港精糖最大的出口巿場,印度僅隨其後。糖薑的巿場包括英國、澳洲、荷蘭和美國等地。錫罐售予上海、日本、歐洲、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等地。在英聯邦特惠稅下,港產紡織品、手電筒和電池,以及膠鞋膠靴出口各英屬地區,包括印度、馬來亞、錫蘭(今斯里蘭卡)、西印度群島和英國;針織背心和襪子則出口至西印度群島、馬六甲海峽殖民區、馬來亞和印度。低檔次的紡織品供應華南、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地。

在20世紀香港工業面臨各國的貿易限制,保護主義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箇中以英聯邦特惠稅和「紡織品配額條例」影響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