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0 項結果,共969項結果 , 0.019s
縮小搜索條件
關鍵字source=exhibitions 

找到相关结果约 969条,用时0.019秒
黄湛森爱声,爱乐,在免费电视未入屋的年代,坚持每天贴近收音机,喝着电台的奶水,快高长大。他喜欢听方荣讲古,听李我说今。他对所有在空气中传来的音乐,不论印度潮州、西洋本土、古典流行,实行大爱兼听。然后,他拿着大袋口琴,跟师父行入电台,在大明星和老乐手身旁,录音广播,制造战后第一代的香港流声。
黄霑。故事一出发点 - 梁款 - 我跟黄霑,有多重交往。最初,他是荧幕上的名人。后来,他在我的课堂上课。 2005 年开始,我进出黄霑书房,整理遗物,阅读手稿,期间有许多触动。令天我向亲友交出第一份书房功课。这份功课,没有《 狮子山下》 ,不谈辉黄传奇,它要说一个黄霑还未成为黄霑之前的故事。为什么是黄霑?「黄霑是什么东西?我干吗要看你,知你?」(黄霑,一九八三年。)许多朋友说,黄霑是鬼才。他在六十年代开始做广告、作曲、填词、写专栏,在往后三十多年,跟几代人一起,跨门越界,创造风流,模塑本土感性。他们说,黄霑是香港的传奇。这个说法,我明白。但在书房闭关八年之后,我知道黄霑故事,别有天地,要重头再
1960年,《 星島晚報》 主辦第一屆全港業餘歌唱大賽聲量很大,人極勤奮,但歌藝平平。他怕輸,為自己起了一個藝名,叫「黃霑」。結果,「黃霑」輸了。「黃霑」作為藝名,正式出生,然後二話不說,一頭栽進那個翻天覆地的六十年代。從此,黃湛森的人生,和香港的路,再不一樣。
黃湛森愛聲,愛樂,在免費電視未入屋的年代,堅持每天貼近收音機,喝著電台的奶水,快高長大。他喜歡聽方榮講古,聽李我說今。他對所有在空氣中傳來的音樂,不論印度潮州、西洋本土、古典流行,實行大愛兼聽。然後,他拿著大袋口琴,跟師父行入電台,在大明星和老樂手身旁,錄音廣播,製造戰後第一代的香港流聲
少年黃湛森頑皮,經常由座落桂林街口當舖樓上的老家出發,浪蕩街頭,看戲打架,期間遇上不少日後成為大師的街坊。後來他輾轉行入教會學校,學英文,讀聖經,吹口琴,結交了無數當時已經是大師的朋友,斷定了日後人生中的愛與不愛。
以紙紮祭品奉獻神明,是中國民間習俗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時至今日,香港民間的拜祭方式趨於個人化,林林總總的紙紮祭品,多是因應信眾所求而製作。天后寶誕的花炮紮作,充分展現紙紮工藝之巧妙;最吸引參加者的,非大型花炮莫屬,它是華南的祭祀習俗中最壯觀的紙紮祭品。 現代的花炮可從專營紙品紮作的店舖訂製,高度由六呎至接近二十呎不等。花炮支架和底座由厚重的竹條紮成,再於支架上裱貼紙張,然後在炮身掛上大量的裝飾品。所有紙紮祭品都掛滿善信認識和欣賞的吉祥物,令祭品更美觀、更靈驗。花炮上的各種吉祥物會按照好意頭的數目重覆編排,或與其他寓意相同的物件使用。善信相信精美的紮作、斑斕的色彩可令花炮更添
Today, many people got mad with those Downton Abbey-like or Chateau de Versailles-like exaggerated advertisings of Hong Kong middle-class apartments. Don’t be. In fact, luxurious homes beyond your imagination really once scattered around the Crown Colony!
唔好意思!經過170多年的移山填海,很多香港原有的自然地勢和景觀已經面目全非,還造成很多「山不山、灣不灣」、名不正言不順的地方!
What is known today as the original site of Kai Tak Airport was an area of natural water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Greenery abounded along the coastline, with hillocks, walled villages and farmlands mapping out Kowloon City, Ma Tau Wai and Po Kong; the sea-facing Ngau Chi Wan was a piece of wetlan
阿拔 - 這是我的童年- 動畫原圖出自[我伴我閒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