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0 項結果,共26025項結果 , 0.025s
縮小搜索條件
關鍵字source=collections 

找到相关结果约 26025条,用时0.025秒
當時工會(編按:即港九內衣職工總會)會址設在界限街(近太子道),其後搬到新蒲崗彩虹道至今。在界限街時期的工會,已在新蒲崗和荔景成立分會。梁方指分會不容易設立,因難以找合適地方,而且人手不足,因收取會費較低,經費亦見不足,今天的會費亦只是每年50元。梁方在永南工作時已是工會的會員,入會已超過50年。梁方成為工會幹事後,經常替工會收會費和舉行活動。他聯同幾位幹事來廠收會費,有時則帶同收費冊上門收取。工會當年曾辦年貨,貨物送來工會後,梁方便跟同事將年貨帶回家,翌日把年貨帶回廠轉售給工友。後期因國貨公司在港盛行,工友不再透過工會辦年貨,今已沒有這種活動。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3-22
由於製衣業曾經歷數次的轉型,製衣業的工會前後亦數度易名。當初名為「內衣工會」,梁方指衣服其實本名為內衣,因為當時西人愛穿西裝,而他們總會在恤衫外穿一件外套,因此衣服就名為「內衣」,一般人對此有誤解。其後工會改名「車縫業工會」,後期又改為「製衣工會」,最後發展成現在的「製衣服飾從業員協會」。任何製造衫、褲、鞋、鈕扣等的製衣從業員都可加入此會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3-22
當時永南廠方曾提出扣減工資,又削減工人車位,因此工人自發組織與廠方談判,希望爭取加薪。梁方亦曾代表工人談判,有時能成功爭取,但廠方若堅持己見,工人也只能默默接受。談判成功與否,很大程度看廠方派出的代表,廠房由廠長管理,廠長下又有總管打理公務,釘鈕等部門亦有組長,工會需要跟廠長、總管、組長等領導層談判。有時遇到比較頑固、忠於廠方的代表,談判比較麻煩,有時更需停工抗議。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3-22
潘桂開入船廠打工後住在伯爺的散仔館,位於蕪湖街和漆咸道的交界,這是一幢4層高舊樓,樓宇用堅固的紅磚建成,轟炸亦炸不掉它。二樓、三樓和四樓住滿了船廠的No.1(編按:判頭),包括打棦、鬥木、機器、油漆的No.1,伯爺一家住在閣樓,包括他的妻子、兒子、媳婦、孫兒,伯爺習慣在家食鴉片。潘桂開等學師仔和師傅住在地下,這層擺了10多張3層高的碌架床,大部份時間都住滿人。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3-25
1970年代初吳力波從廣州完成學業回港,環字八街家家戶戶已有電視,遠較昔日嘈吵,他家在1972年才買了一部黑日的二手電視。當年街上仍有不少山寨廠,塑膠廠已沒有「空中飛人」,已改用電動注塑機,更出現了吸塑技術。環字八街鄰里關係一般,各戶長關鐵閘,一層最多住3伙,不像戰前唐樓一屋多伙。吳力波只認識家門對面、同梯上落的住客。1970年代末大廈天台出現了僭建的屋,以鋅鐵皮搭屋,住客以新移民為主,至1990年代七樓、八樓全變成劏房了。環字八街很少發生劫案,罪案都是偷竊。吳力波與家人白天經榮光街後巷回到環福街住所,晚上則走環安街回家。榮光街有間南國酒樓,後門(後欄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2-20
環字八街的街道發展階段不同,環達街、環樂街和環發街先開闢,1、2年後才有環福街、環順街和環境街。1960年吳力波搬入環福街時,街上仍很僻靜。早期環字八街很少舖頭,只有1、2間士多,環安街近庇利街有間舊式士多,顧客付款時將錢放入吊下來的籃子。地舖大多是山寨塑膠廠,生產塑膠花和小型塑膠玩具,工人操作啤機時顫動身體,彷如「空中飛人」。這些山寨廠只有數百呎,僱用幾名技工(長工),大多是廠東的親友。山寨廠很依賴住家的勞動力,當年家庭主婦接外發工容易,甚至有山寨廠懇求她們接貨做加工。吳力波祖母從油麻地搬入環福街後,每次落街都接到大量半製成品,回家做些黏貼之類的小手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2-20
李蓮10多歲時已聯同幾位朋友,到港九新界的工廠找工作,她主要在土瓜灣返工,她住在土瓜灣附近,不用搭車上班。她從事過不少行業,到過電池廠(位於今興華中心)、假髮廠、紗廠、布廠上班,當時工資理想,工人為生計轉工頻繁,很少人長期任職一間廠。工廠流行以件薪發工資,就業自由靈活。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19
李蓮認為土瓜灣與紅磡連成一片,兩區界線不易劃分。她小時住在紅磡,經常到土瓜灣玩樂,當時最有名的是海心廟,廟位於島上,要搖艇出海遊覽。後來海心廟周邊填海,建了不少工廠大廈,1970年代這裡出現了偉恆昌新邨,這是區內首個有規模的私人屋邨。土瓜灣昔日是工廠區,吸引不少區外的人過來就業,造就此區的繁榮。九龍城道和落山道交界有街市,下鄉道廟仔(編按: 土瓜灣天后廟)外早上有很多人賣早餐,包括豆漿、油炸鬼和腸粉等,有很多就近上班的人光顧,很配合經濟原則,李蓮亦經常在此出入。她認為環字八街是最老、衛生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19
李蓮回顧土瓜灣數十年的變遷。昔日土瓜灣工廠多、空氣差,有一種工廠區特有的味道,混雜難聞,令人不舒服,例如牛房有劏豬味,南洋煙草公司有煙草味,今傲雲峰附近有牛骨廠,可能因生產化肥,氣味最難頂,李蓮經過已感不適,更難想像有人在牛骨廠旁居住。後來人的學歷提高,服務行業逐漸取代工業,區內大廠或遷出或停產,包括天廚味精(改建成傲雲峰)、煤氣公司北廠(改建成翔龍灣)、南洋煙草、牛骨廠、牛房等,大廠消失令環境得以改善,大型住宅區甚至豪宅不斷落成,例如翔龍灣、欣榮花園、農圃道18號、半山壹號等,土瓜灣開始有些像樣的商場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19
吳力波1951年生於香港,祖籍東莞麻涌,祖父一代已在東莞縣城定居,家族在鄉下沒有祖屋。祖父早逝,和平後不久,祖母帶着她的一對子女來港,租住油麻地廟南街的一個舊樓床位,她在附近賣菜和糖水謀生。吳力波父母是知識份子,他家庭可算是「史前家族」,跟國共鬥爭糾纏不清。父親在廣州的小學教書,1948年為逃避國民黨追捕,父母來港投靠吳力波祖母,在她所住的樓宇租房。母親來港後在旺角勞校教書,後轉往紅磡勞校。吳力波1歲時搬到曲街2號3樓,方便母親就近上班,父母租一個尾房。曲街2號是戰後興建的舊樓,該尾房有100多呎,母親請鬥木佬訂做碌架床,另有摺枱、書枱、平頭櫃等傢私。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2-20
首頁  上一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