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0 項結果,共26025項結果 , 0.031s
縮小搜索條件
關鍵字source=collections 

找到相关结果约 26025条,用时0.031秒
早期環字八街很少舖頭,地舖大多是山寨塑膠廠,生產塑膠花和小型塑膠玩具,工人操作啤機時顫動身體,彷如「空中飛人」。吳力波祖母從油麻地搬入環福街後,每次落街都接到大量半製成品,回家做些黏貼之類的小手作。她不認識工廠的人,但對方知道她住在附近,在一本簿上登記後便讓她領貨回家。吳力波課餘亦曾幫忙做工,從祖母處賺一些零用錢。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2-20
當年工廠用糧袋發薪水,上寫收入及產量,並要工人簽收,每次發工資李蓮將糧袋全交給母親,支配家庭開支。第一次出糧時母親批准她外出慶祝,她約了幾名工友到餐廳「鋸扒」,吃套餐可謂難忘,以刀叉用膳十分高級。當時人生充滿希望,人人知足易快樂。她認為當時的人孝順、樸素、刻苦,他們的生活充實、有理想、有目標。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19
吳力波小時喜歡爬山,上學和放學途中專門拐到新山,從天光道走落新山的山腳,觀看工人吹玻璃。山腳有一間估計用鋅鐵搭成的玻璃廠,感覺如同茅棚,有很多工人和火爐,工人用棍攪拌玻璃漿,隨即對天、對地吹玻璃,如同跳舞一般,週圍爐火紅紅,發出「滋滋」的聲音,加上他放學時天陰陰,造成特別的光影效果,場景十分壯觀,可說是一種「表演藝術」,他日後查到廠名是「九龍玻璃廠」。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2-20
中午時天廚味精廠的高級職員先在廠內飯堂用膳,練習生則以剩餘的飯餸當午餐。午飯時間約長1小時,尹才榜偶爾在附近閒逛,碰口碰面皆為外出午膳的工人。天廚四周(如木廠街及九龍城道)開滿小食店、茶餐廳及上海舖,為工人提供廉價午飯。女工則喜好帶飯回廠。工友就地圍坐於工廠門口,三兩知己邊食飯、邊說笑,場面既和諧又融洽。午飯時尹才榜常到亞皆老街的球場踢波,踢到滿身汗水,又快快樂樂回去上班。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2-12-13
1949年內地解放,不少上海資本家來港,土瓜灣出現了4、5間紗廠,管理人員及工人亦隨廠從上海來港。隨着人口增加,土瓜灣的舖頭變得興旺。由於上海人初來港時吃不慣廣東菜,土瓜灣出現了不少上海舖,即上海食店和南貨店,現今這些舖頭已所餘無幾。南貨店售賣冬筍、竹筍、咸豬肉、火腿、百葉、蠶豆等上海食材,很多上海工人帶妻室來港,太太在家煮食。中華廠內的食堂運作時,大多供應廣東菜。食堂停業時江師傅外去午飯,由於時間限制,他主要光顧冰廳或茶餐廳。冰廳只供應奶茶、咖啡和三文治,茶餐廳則有炒粉麵提供。此外,他有時與工友湊合包伙食(俗稱「食包飯」),包飯有廣東菜和上海菜,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6-05
尹才榜小時候在灣仔居住和讀書,在修頓球場渡過了快樂的童年。1962年,高中二年級畢業後,經學校介紹到土瓜灣天廚味精廠工作。工廠規模頗大,以生產佛手牌味精為主,亦出產化工產品。天廚味精廠提供完善的福利,員工婚後可獲派宿舍。尹才榜於1968年結婚,後獲工廠分配入住馬頭圍道164號,近庇利街的宿舍;1976年,因宿舍遭拆卸而搬到馬頭角道,入住新宿舍天虹樓;1997年,搬往欣榮花園。 尹才榜住天虹樓時,見證了後面「六街」,即馬頭角道、北帝街、新山道、炮丈街(外圍四條街)、瑞麟街和宏昌街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2-12-20
尹才榜認為當時政府是基於關心市民而提出重建,他認同項目有利整個社區發展,有助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馬頭角六街樓宇的結構性問題只靠重建才能徹底解決。在共同支持重建的大原則下,尹才榜展開與政府的談判,商討重點在於如何將影響減到最少,讓居民在重建中得益。顧慮本區眾多長者及居民的需要,尹才榜爭取原區安置及以同區樓價作賠償準則,讓大家繼續在原區生活,減低影響和損失。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地區組織協助過濾和反映居民的要求,對馬頭角六街重建關注小組亦表重視。 關注小組以為居民爭取合理權利為宗旨,作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2-12-20
羅景熙小時候的住處是燈泡工場。他放學回家,會先與兄弟姐妹做功課,餘下時間便是做燈泡。工場年中無休,農曆新年一家人仍會趕工。工場亦聘請女童工工作,她們早上8時就上班,中午則在工場用饍,羅家是以經常人來人往。此外,羅家有時又會請鄰屋師奶幫忙,負責試火等簡易工序。師奶和女童的工資低廉,羅家將工廠接來的工序轉發她們,從中賺取中介的差價。 
  • 口述歷史檔案庫
余樹榮認為昔日的人不追求享受,在家照顧孩子的婦女即使不用上班,亦利用空閒接工廠的外發工。他妻子照顧4個小孩的同時,亦在家車公仔衫賺外快。當年他們住在馬頭圍邨,妻子經鄰居的介紹,接得工廠的工作。土瓜灣週圍有外發的車站,工廠的貨車在街頭街尾停靠,例如工聯會門口、農圃道口、馬頭圍邨等地點,廠方向附近居民分發工作,在一本簿記下交貨量。佘樹榮指出土瓜灣的大廠有捷和鋁廠、嶺南電筒廠、唯一製衣廠、牛皮廠、牛骨廠等。捷和位於煤氣鼓旁,後來搬到觀塘;唯一位於今賽馬會投注站(編按: 土瓜灣道和浙江街交界),以出產R恤聞名。土瓜灣亦有不少小型工廠,大多在橫街的舊樓地舖開設,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3-26
1950年代雲星茶樓提供晚市酒席,但只限於熟客的生日及滿月宴會,沒有婚宴和蛇宴。蛇宴由左派工會包辦,昔日工聯會工人俱樂部三樓和四樓有酒樓,生意十分興旺。雲星只辦過一次國慶酒席,某年十一國慶有工會找不到場地,提出包起雲星茶樓設宴,佘樹榮開列條件,要求工會不能在門口掛旗,以免得罪不同政見人士,從而影響茶樓生意,最終工會亦答應。他在雲星做了20多年的買手,替茶樓選購豬肉、牛肉、海味等食材,貨源主要來自土瓜灣的街市,包括今上鄉道的市政大廈。行內買手流行打斧頭(編按: 侵佔公款),但他為人老實不貪財,深得雲星老闆的信任,後來老闆在荃灣開辦歡慶酒樓,打算請他打理新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3-26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