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 項結果,共26025項結果 , 0.025s
縮小搜索條件
關鍵字地方=香港島/南區/香港仔/(街道)/海角皇宮 

找到相关结果约 26025条,用时0.025秒
In memory/ of/ No. 3180503 Pte. D Melville/ 2nd Bn. The King's Own Scottish ?/ who died 23. 2. 1927
  • 紅毛墳場
  • 1927-02-23
因要高溫燒水,又要避免露風,故染廠車間炎熱,一般只要男工入內,工作時只穿內褲。大廠採用高溫缸,可免露風之弊,因此TC布交由大廠負責;細廠不設高溫缸,不能染TC布,負責染燈心絨、扯布和帆布等。寶藍色的漂染較易有邊色的問題,為免通風,通常用廠房正中間位置的染缸染布。布行跟客戶訂合同時,大多聲明用「洗水色」,即每洗即甩色的布料,客戶另可選擇不甩色。色織布很少甩色,牛仔布經常甩色,因此牛仔褲不能混和其他衣服清洗。 QC驗布色時用白紙擦布,甩色的輕重與布價不一定有關,可能因洗水不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04
黎耀佳家族祖籍番禺,父親在港出生,畢業於皇仁書院。母親原籍南海,內地出生,沒有接受教育。父母生十名子女,黎耀佳是長子,現有3名弟弟和4名妹妹在世。淪陷初年父親從事泥水業,專接麵包舖和茶樓生意,打製烘麵包的磚爐和茶樓的水罉灶,並提供裝修服務。父親做泥水屬家庭式經營,沒有開設公司;接獲生意時方到修頓球場聘泥水男工和搓泥女工。1950年代初黎耀佳隨父親工作時,任職日薪3元的普通搓泥工,泥水師傅日薪7元。  淪陷時期黎家糧食短缺,只能以「餐飯餐粥」維持,白天煮粥,晚上食飯。淪陷後期父親在金鐘英軍船塢和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2-08
黎耀佳幼時在後巷棺材舖踢毽子、打波子、玩荷蘭水蓋、煙仔盒和擲毫打公仔紙 (有賭博成份)。平日父親給他斗零或1毫買零食,一般到屈臣氏買橙汁和沙士。黎耀佳常到修頓球場踢球,球場前稱「波地」,日治時母親曾賣故衣,盟軍轟炸鳳凰台時,家人聞空襲警報,躲於床下和桌下。 灣仔中心地帶是春園街、太原街和灣仔道一帶,尤以大佛口至鵝頸橋興旺,有「英京」、「龍鳯」、「雙喜」、「大成」等酒家,父親曾替「雙喜」打造茶灶。太原街商舖售賣各式貨物。修頓球場每晚有人賣帽、藥物、小吃(例如東風螺)。灣仔區內名校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25
1960年黎耀佳搬入蘇屋村,單位由父親出面申請。政府調查員上門審批申請資格時,父親炫耀兒子任職紀律部隊,黎耀佳認為得以上樓,可能是由父親開通關係。當時他、父親和弟弟均有固定職業,其中一位弟弟做巴士司機。蘇屋村單位排期2、3年,至有人搬出才獲上樓。及後黎家要排期10多年才獲分配博康村單位。黎家選擇蘇屋村的原因是鄰近上班地點。 黎耀佳對上樓感興奮,有自己的廁所和廚房,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他認為蘇屋村環境不錯,每單位間格不同;他不喜歡所住的長方形中房,不易間房。入住蘇屋後黎耀佳鮮與鄰舍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25
黎耀佳搬入深水埗後,先在北河街租房居住。該單位有3房6伙,黎家租住中房,門外有個床位。北河街住所有水電,住戶共用廁所,互相禮讓。住所鄰近碼頭,樓下有故衣商販,旁為街市。平日黎耀佳走路上班,閒時在附近飲茶。其後黎家搬入福華街 (現址寶血醫院附近),單位共有4伙人。搬到深水埗後黎耀佳較少接觸社區,他住福華街時曾加入民安隊,週日到北九龍裁判署空地受訓,晚上到福榮街官立小學上課,民安隊有消防、搶救等科,官小校舍平日有老人跳社區舞。北河街和南昌街鄰近街市,屬深水埗最興旺地帶。以前民安隊分區,長沙灣 (包括明愛醫院和蘇屋村) 和深水埗同屬一區,深水埗區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25
製衣廠分為上裝 (衫) 和下裝 (褲),另有專做套裝、厚裝和薄裝的工廠。琴記布行主要業務是外套,同時向其他製衣廠供應布料。1973年黎耀佳入行時布業十分興旺,市場需求大,布行只需交貨便可生存。後來配額問題出現,紡織業受到衝擊。近年行業受制於環保和廠租因素,因排污成本高昂,染廠經營慘淡,1997年前已開始結業,現時全港染廠只有1970年代初十分一,元朗尚有幾間。黎耀佳昔日在琴記的QC工作,已全由內地同行接管。 1997年黎耀佳轉往泛佳工作,公司自設織廠和染廠。當時美國客戶向香港製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04
黎耀佳7、8歲時入讀小一,同學年齡相約,在正常學齡入學。男生一般操行較差,多數只獲「丙等」。某次有男生上課時偷偷聊天,老師擲以粉筆和粉刷,該學生被擊中,頭髮全部即時變白。罰企、罰抄、留堂、打手板是老師常用的施罰方式,不少同學亦因欠交功課而罰企。當年老師用籐條打手板,不分男女。黎耀佳試過因談話被罰企,又曾被罰寫毛筆字「我以後不敢……」。嚴重犯事者則罰留堂,維期通常半小時。黎耀佳做過風紀和副班長,職位多由老師欽點,被選的同學要做滿一個學期。班長替老師做事,風紀維持秩序。同學在小息時談天,曾偷走上街買食物。班內有作文、演講和算術等比賽,作品貼於壁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2-08
黎耀佳7、8歲開始讀書,正式入學前已在家學習,當年仍有冬至開學風俗,稱為「開冬學」,長輩向學子贈送利是和芹菜。父親教黎耀佳讀《三字經》和《千字文》,歷時約1年半,當時他年紀尚小,只會死記課文。父親又指導他書法,用毛筆寫字貼和九宮格簿。他憶述在夜校讀英文時,以鋼筆點墨水寫習字本,練成一手漂亮字體,感慨時下小孩竟不知習字本為何物。 1947/1948年他入讀灣仔堅尼地街勵群小學,學校樓高三層,位處某舊樓的二樓、三樓和天台,以前該樓宇用作醫局。每層有一個課室,可容納30、40名學生,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2-08
1966年婚後黎耀佳搬到跑馬地,跟妻子、岳父、岳母租住單位。該單位設於有電梯的新式大廈。黎耀佳認為跑馬地物價較高,且交通不便,只有電車和班次疏落的巴士。後期跑馬地才有隧道巴士開往九龍。當年他在荃灣上班,住公司宿舍,每週六回家,翌日返回宿舍。他認為跑馬地適合有錢人居住,因有錢人有私家車。黎耀佳很少參與社區活動。他後來轉往琴記布行打工,公司原在中環永吉街,後搬至油麻地的工廠大廈。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0-03-2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