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檢視
中華製漆創辦人林堃祖籍台山,年輕時讀書成績不俗,後來到美國半工讀。林堃在美國留學,曾到農場採摘生果和教授美國華僑中文,最後在紐約布魯克林大學畢業。林堃畢業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衰退,他向一家漆油公司自薦而獲聘用。中華製漆另一創辦人林堃的弟弟林安(即林定波父親),曾在廣州嶺南中學和培正中學讀書。 林堃從美國來到香港後,與林安成立小型漆油廠(即中華製漆廠)。林堃曾接受化學工程訓練,能為漆油廠帶來生產技術等知識。該廠最初生產鐵器漆和木器漆。國民製漆亦在同年成立。 中華製漆最初開廠,資金有限,是創辦人向親人集資創立,當時只有6名員工。香港淪陷期間,中華製漆生產停頓,林堃到廣西柳州生產和銷售花生糖,以維持生計。1946年,中華製漆重新註冊,資金乃向外招股所得,公司規模仍屬小型。 以前漆油的生產技術比較粗淺,政府對漆油廠廠房的設計和產品的安全標準沒有嚴格要求,漆油廠設備較簡陋,靠燒煲煮油,也較少檢驗機器設備。中華製漆在旺角鴉蘭街建立廠房,當時樓高3層,地下是廠房生產,2樓是辦公室及存放漆油、溶劑的地方,3樓供林堃一家居住,林定波在林堃家人搬走後,也曾居於3樓。生產漆油需要煮油,煮油的工序較為危險,中華製漆於是在大角咀租了一個空地煮油。鴉蘭街廠房附近有一塊休憩空地和一座為男工而設的宿舍。林定波讀幼稚園時,中華製漆已經在鴉蘭街設廠,男工主要從事生產,女工則從事包裝的工作,男工有宿舍住,女工則沒有宿舍住。 中華製漆第二代除林定波外,還有林堃兒子林務彪。林定波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化學系畢業;林務彪在史丹福大學化學系畢業。當時大學沒有漆油專門學科,若要學取漆油專門知識,通常是主修化學,然後選修與漆油相關的科目,如高分子化學。漆油公司通常透過與其他外國公司的技術合作學得漆油技術。1965年,中華製漆聘請第一位化學師。
林定波在大學畢業後,先在外國工作7年。當時中華製漆經營並不理想,曾計劃收購在新加坡的一個合作業務,以改善經營情況。林堃和林安請林定波到新加坡接手公司,但林定波後來發現新加坡公司業務不適合收購,所以放棄收購返回香港。林定波回到香港後,認為雖然漆油同屬化工類別,但自己不懂漆油,有意離開,後來因為林堃心臟病逝世,而在香港工作不足一年時間。一年後,林定波回美國舊公司工作,後來經家人再苦勸才回香港幫忙打理家族生意。 林家沒有為繼承問題而刻意栽培第二代,多是由第二代以個人興趣為先。林定波也沒有刻意安排子女繼承中華製漆,他的5名子女沒有一個讀理科。林定波升大學,修讀化學,打算畢業後找工作,有興趣便繼續做,不適合就轉工。 林定波曾在喇沙書院讀書,讀中二時轉到拔萃男書院就讀直至畢業。父母不了解外國的學校和讀書情況,林定波於是向老師索取資料參考,自行寫信向柏克萊加州大學申請,最後獲得取錄入學。林定波於1962年初出國,當時有為數不少的拔萃畢業生出國留學。 林定波畢業後對前途沒有特別的期望,當年年輕,有很多活動和興趣,工作只是其中一環。一般人在美國大學畢業後要找到足夠應付生活開支的工作不難,所以沒有特別考慮工作前途。林定波在畢業後投身Specialty Gas行業,這行業富挑戰,林定波從中得到很多滿足感,並見證1970年代電子行業的成長。當時電子商生產Pioneer 電路板、Dupin等,需要使用有毒的特別氣體製作晶片,不再使用原子粒製作電路板。林定波任職的公司負責供應材料給電子商。1969年,美國太空人岩士唐登陸月球返回地球後,需要消毒,所用的消毒氣體由林定波任職的公司供應,這類消毒氣體也是當時美國醫院常用的。1970年代,林定波調往羅省,當地的空氣污染嚴重。林定波任職的公司當時主要提供氣體,有供應予通用汽車,用作測檢廢氣的指數。林定波任職的公司當時生產重水,重水是當時製作原子彈的材料。林定波提到,他從事的行業十分危險,會生產一氧化碳。林定波最初在任職公司擔當化學師一職,曾在工作期間目睹公司爆炸,所以對漆油的意外已很適應。林定波任職期間,他任職公司的客戶英特爾公司發生氯化氫泄漏事件,林定波因處理得宜而獲晉升為分行經理,是當時公司最年輕也是唯一擔任分行經理的外籍員工。 林定波受家人多番要求回來香港,但考慮到如果離開美國就會失去居留權,所以一直留在美國。林定波結婚後獲得綠卡,才決定回香港。林定波回到香港工作約一年,又返回美國工作數月後,家人叫他到與中華製漆有技術合作的威廉公司學習。威廉公司當時是全美國最大的製漆公司,林定波在該公司擔任受薪技術員9個月,主要學習與中華製漆產品相關的生產技術。中華製漆與威廉公司簽訂了10年的技術合作協議,條款提到中華製漆可以利用該公司的技術和品牌生產漆油。中華製漆與威廉公司合作後,生產技術提升,但林定波提到,生產漆油不能只依靠配方,還要因應客人的要求改善質素,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漆油公司依靠化學師生產漆油,並需要因應不同客人的要求改良漆油。漆油的銷售不但依靠配方,也要配合市場網路、原材料的分量和技術人員的知識。中華製漆聘請顧問,他們的工作不是提供配方,而是教授漆油原料的知識和特性。 林定波從威廉公司回到中華製漆觀塘廠房後,先擔任行政工作,改善中華製漆的工作環境、工作效率、勞工架構、升遷制度。後再做市場調查,了解中華製漆和競爭對手產品的銷售情況、市場佔有率、產品分銷比率。
1970年代,香港有六大漆廠、建國漆廠和數間山寨廠,行業之間的競爭激烈。中華製漆在觀塘有2個廠房,其中一個廠房是自建廠房,樓高6層,最多只用約4萬呎地,廠房搬到西貢後,面積增加至16萬呎地。現在中華製漆在深圳一個廠房的土地面積約5萬8千平方米也不敷應用。林定波剛回中華製漆時,中華製漆的銷售額不過8位數字。市場佔有率方面,中華製漆不比其餘5間大,當時以國民漆廠最大。在中華製漆的銷售市場中,內地市場佔九成。 以前中華製漆的產品主要出口,1970年代開始,外國市場實施種種限制,中華製漆轉而發展本地市場。當時香港工業發展迅速,林定波和他的堂兄弟在其他外國公司支持下,轉而生產工業用漆油。在內地開放初期,中華製漆的香港廠房開始搬往內地,工業訂單也增加。中華製漆生產的工業漆,可用於藤器、電風扇和玩具。玩具種類包括金屬車、軟膠、硬膠和塑膠類的玩具、PVC公仔等。不同種類的玩具需要不同漆油,主要分為適用於金屬類玩具的焗油、適用於軟膠玩具的樹脂漆油、塑膠類玩具的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漆油和聚氯乙烯類的漆油。 中華製漆生產工業漆的過程中,化學師需要不斷嘗試不同的漆油原料組合,以配合不同物質的表面特性。化學師在成功生產一種塗料後,就開始從減低成本着手改善產品。玩具漆佔中華製漆的生意額大約30%至40%,中華製漆佔當時香港玩具漆市場需求的70%,建築用漆始終佔中華製漆的銷量最多。建築用漆用菊花牌包裝銷售,木器漆則用長頸鹿牌包裝銷售。
1981年,中華製漆開始在內地設塗料加工廠;1993年,中華製漆的廠房開始陸續搬上內地。1980年代每逢新年,香港的大廈大多重新粉飾,令細罐漆油的需求增加,中華製漆往往需要預先生產大批存貨。林定波考慮到廠房不夠地方放置危險品,並顧及香港政府對放置危險品的要求提高,便開始在南投成立來料加工廠放置危險品。1986年,中華製漆於西鄉成立另一間公私合營來料加工廠,專門負責生產木器硝磯漆。生產硝磯漆較其他漆油危險,容易着火,中華製漆在1996年關閉在西鄉的這間分廠。 中華製漆的客戶陸續到內地設廠後,中華製漆也往內地設廠。林定波表示中華製漆本來不想在內地設廠,因為中華製漆在香港已累積一定的技術人員,能提供較好的支援,但考慮到需要快速應對客戶的要求,收窄交貨時間,避免處理原料轉口的稅項,所以決定在內地設廠。 中華製漆的員工部分在內地另組公司接中華製漆客戶的生意。林定波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舊廣東省員工本為中華製漆處理雲石的生意,後來自行另組公司接手。 1993年7月1日,中華製漆香港廠房正式停產,中華製漆在香港廠房停產前幾個月開始準備工作,包括聘請工人,在兩間來料加工廠訓練工人。 中華製漆西貢廠房最高峰時約有百多名工人,觀塘廠房約有100人,內地廠房開成立時有工人300多名,現在加上銷售員工等共有500多人。生產玩具漆油比生產其他漆油需要更多人手,如果中華製漆只生產玩具漆油以外的產品,可以僱用較少人手。中華製漆在搬廠房時,將原在香港廠房的機器搬往深圳沙井區(現在中華製漆的廠房)廠房,除了用仍能運作的機器生產,另再購置新設備。 中華製漆剛開始搬廠房往內地時,有20多名香港工人同時駐內地廠房,主要是管工及技術員工科文師傅,現在只餘下不足10人。最初只安排部分化學師駐內地,因為有部分化學師不願意在內地工作。中華製漆的化學師由當時搬廠留任至今十分少。中華製漆搬廠時,香港廠房的百多名工人全部遣散。中華製漆的工人有退休金,工人關係融洽,公餘有一同消遣。 中華製漆在內地的工人需要重新聘請,只有數名從合營公司調來,該合營公司是一家西安國營化學品公司,每隔兩年會從西安調派富經驗、有技術的工人到中華製漆的內地廠房。中國開放後,部分合營公司的工人繼續留在中華製漆廠房工作。
中華製漆自廠房搬遷至內地後,銷量增加約10倍。在廠房仍未搬移至內地前,中華製漆漆油在香港的銷量佔總銷量99%,但現在香港的銷量只佔總銷量的10%。以前,中華製漆建築漆油的客戶,主要在香港做建築材料的上油工序,可是現在客人選擇在深圳等地做建築材料上油工序,這是因為他們在內地下訂單購買建築材料,也自然在深圳等地完成建築材料的上油工序,並把上色後的建築材料運回香港。現在客人會在內地向中華製漆購買漆油。林定波形容,以前的中華製漆像精品店,產品量少,度身訂造,純利高;而現在中華製漆需要配合內地市場,大量生產以減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市場策略因而改變。林定波提到大量生產的好處,包括購買原料得到折扣。中華製漆現在要考慮減低運輸成本,因為以往在香港生產,運輸成本和運貨距離有限,但在內地設廠後,運輸距離和運輸成本相對增加。中國各地氣候不一,例如北方冬天會結冰,南方氣候比較潮濕,中華製漆產品需要按不同地區氣候重新設計。
中華製漆由林堃和林安創辦,林堃負責技術和原料採購,林安則負責管理生產。林定波加入後,最初從事行政、策劃和市場推廣的工作,後來因具有環保生產的經驗和知識,轉而負責研究和發展環保漆油。現在,林定波較有興趣研發新產品。林定波表示中華製漆從房屋署得到啟發,最近研究具防熱、保溫功能的漆油。 林定波雖然有興趣研發產品,但甚少到化學實驗室工作,反而會花時間與化學師商討和合作。林定波在產品研發成功後,會與銷售人員研究推銷策略。 林定波最初入中華製漆,較多時間投入生產和行政工作。林定波在1982年因中華製漆的銷售大跌,轉而管理市場銷售,現在則投放更多時間研究漆油。林定波表示,工作調配主要為配合中華製漆的發展需要,而廠房搬遷至內地是因應客戶的要求。中華製漆在決定把廠房搬移至內地前,曾考慮到菲律賓、台灣、泰國等地設廠,希望在當地加工再運返香港銷售,不過因為這樣做運輸成本過高,而當時內地開放外資設廠,故最終決定在內地設廠。 林定波認為中華製漆是小家族生意。林定波以他在美國的工作情況,與他剛加入中華製漆時的工作環境相比較,認為在美國的生活較好,例如:香港廠房需要6天工作,工作時間較長。林定波剛回到香港時,中華製漆只有林堃、林安、林定波堂兄和林定波,共4位家族成員,雖然也有其他台山同鄉出任股東,但他們大多長居於外國。 最初,林堃和林安成立中華製漆主要依靠台山的親戚,林定波認為這是因為親人可信任、較容易溝通、責任心較強、工作較快,而中華製漆發展後,便需要釐清權責關係。當時台山鄉下缺乏就業機會,所以很多台山人選擇到美國工作。1970年代,中華製漆內台山員工已較少,林定波將中華製漆為工資、管理釐定制度,並劃分清楚職員的職能。以往,生產程序沒有明確的配方,只能依靠師傅的知識,但自林定波管理後,生產要依足程序和配方,這樣才能計算生產成本,也可保證品質。 林定波在香港工作前,已累積一些工作經驗,家人希望他先到新加坡當品牌經理。林定波最初加入中華製漆時,任職生產部經理,頭銜為董事。家族成員於中華製漆均任職董事。 1932年中華製漆以家族方式營運,林定波認為自1960年代中華製漆搬廠房至觀塘後,家族企業特色逐漸變得制度化。最初,林定波的堂兄與他一樣也不太願意加入家族的漆廠。林定波認為不一定是讀化學的人繼承公司,反而讀經濟的人更適合營運企業。林定波的堂兄在中華製漆工作至1986年才離開,林安約於1980年代退休,當時已80多歲。林定波認為1960年代中華製漆的營運模式已不像家族企業,中華製漆曾聘用營業經理、化學師管理業務,直至後來覺得這樣的管理方式不理想才請林定波回香港接手親自打理。
中華製漆針對不同用家的需要推出不同的品牌產品:菊花牌讓D. I. Y. 用家使用,長頸鹿牌給師傅用。中華製漆生產玩具漆時,最初以長頸鹿牌包裝,但後來為玩具漆發展獨立的品牌(即玩具牌),標示安全和無毒的形象。中華製漆在香港現在仍將不同的漆油以菊花牌、長頸鹿牌和玩具牌宣傳,但在中國會因應不同地方而推出不同的品牌。 中華製漆自1932年成立開始,便以菊花牌作為產品的商標,最初以真菊花為商標,在林定波加入中華製漆後,因應潮流的轉變而把菊花牌改成現在的商標。菊花牌的英文名稱最初是Chrysanthemum,現在已經改成Flower Brand,而產品質素也有所改善。 中華製漆早期的乳膠漆因生產技術不成熟,以致品質不理想。中華製漆後來與威廉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後,懂得在攪拌過程中加入適當添加劑,改善漆油產品的質素。
中華製漆的漆油經五金店等代理和經銷商推銷。公共屋邨附近的五金店舖面積有限,中華製漆認為若要吸引這些店舖擺賣中華製漆的產品,便要利用電視廣告等宣傳渠道,將產品推銷至公眾層面。 林定波提到香港購買漆油的客戶分為D. I. Y.(自行裝修)用家和判頭、師傅等專業用家,中華製漆產品的優勢在於能針對不同用家的需要推出不同的品牌,菊花牌漆油的推銷對象是D. I. Y.用家,皇牌產品為銀油、細罐漆油;長頸鹿牌的推銷對象是判頭、師傅等專業用家,皇牌產品為手掃漆。 漆油代理(銷售代理)會向拆家(經銷商)購買產品,中華製漆利用宣傳使產品流行,以吸引拆家向中華製漆要貨。 中華製漆生產的工業漆需配合客戶的要求,客戶會直接向中華製漆下訂單。工廠的漆油訂單很大,中華製漆有時要派遣技術人員長駐客戶的工廠提供服務。
中華製漆在新疆、西藏有設廠,產品在當地銷售理想,但在東北部和其他西北部地區銷售則比較差。中華製漆需要派遣推銷員到不同地區開發新市場。中華製漆在內地較多銷售建築漆,建築漆的客戶包括承建商、廠商和辦公室用戶。中華製漆在廣東省較多銷售工業漆,客戶包括從事鑽油台生產和汽車生產的企業。 中華製漆設有實驗室研發產品,現在實驗室的化學師主要來自內地,部分內地的化學師已工作逾10年,首席化學師則是香港人。所有化學師都需要持大學學位,並曾接受化學訓練。中華製漆會聘請內地畢業生,然後再為他們安排訓練。 中國的漆油市場龐大,中華製漆的漆油只佔全國市場不到1%。中華製漆仍在香港設廠房生產時,中華製漆的漆油最少佔香港市場的20%。香港漆油業的發展像其他工業,如食品業,現在會於內地設廠,大量生產,以供應內地和香港市場。
中華製漆利用不同方法,包括電視廣告、大廈廣告、工展會等,以保持品牌形象。中華製漆現在參與工展會目的在於推廣產品,不是售賣貨品。2009年,中華製漆在工展會開始嘗試推銷漆油,並提供送貨服務,市民也可以選擇在中華製漆特定的銷售點提取貨品。 林定波小時候到過1974年以前的舊式工展會,感覺當時工展會氣氛熱鬧,自己像置身嘉年華會一樣。工展會場內的攤位設計特別,希望吸引市民參觀。中華製漆以前的攤位設有機械掃漆示範,吸引市民的目光。中華製漆以前參與工展會目的在於推廣產品,只設攤位介紹產品,沒有銷售。
中華製漆以前在香港聘請生產部工人沒有特別的要求。1970年代,中華製漆聘用內地來港移民,他們的教育水平比較好,現已成為中華製漆的骨幹。 中華製漆位於雅蘭街廠房時,男工來自低下階層,但在實驗室工作的員工學歷要求最少要中學畢業,而化學師學歷要求最少要有大專水平,獲聘後需要經過中華製漆的訓練學習漆油知識。1970年代,中華製漆曾聘用香港大學、澳洲的大學畢業生擔任化學師,他們入職後接受訓練掌握漆油知識。 以前女工負責包裝、執貨、入油的工作,部分男工接受訓練後要根據配方生產,部分男工需要跟隨師傅學習操作機器和配色。漆油生產工序主要分為攪拌、研磨、稀釋等,各步驟學徒都會跟隨師傅完成。漆油生產步驟以研磨、稀釋和工業漆配色工序最難,這些工序都需要學徒跟隨師傅完成。以前在香港廠房,漆油生產工序皆由男工完成,實驗室有女化學師;內地廠房沒有男女分工的情況。林定波估計香港舊工場少用女工,因為工場內的功夫需要大量勞力,較需要男工。 中華製漆在觀塘廠房時沒有為工人提供宿舍,也沒有飯堂和廠車。觀塘廠房當時有100多人,包括化學師、從事品質控制的技術工人和生產部的非技術工人,當中以非技術工人數目較多。鴉蘭街廠房則有提供宿舍、送餐等福利。
梁龍記表壳製造廠東主梁日龍,初中學歷,16歲到廣州的火車頭廠學師,從事機械、工程技術等工作。梁日龍20歲(1946年)從內地來港,到新記表殼廠做師傅。火車頭廠的機器以重型機器為主,其操作原理與車床、刨床等輕型機器相近。梁日龍在新記工作4年,後與人合資創辦國光表殼廠,1年後(約1950年)自行創業。
1950年至1953年,梁龍記表壳製造廠搬過小型廠房4次。第一間廠房在石硤尾木屋區;第二間廠房是廣東道與公眾四方街交界的舖位,鄰近油麻地警署;第三間廠房在土瓜灣天光道和靠背壟道附近,位於舊樓地舖,簡陋細小,不超過500呎,只有車床、鑽床等,還有20多名工人;第四間廠房在1955年搬至大角咀塘尾道66號舊樓,樓上住人,廠房佔用樓下2至3層,屬半廠房形式,有70至80名工人。
梁龍記表壳製造廠主要生產表殼。表殼約有12種配件(如膠蓋、巴的),完成一個表殼要經40個工序。首先要向五金廠訂購銅鑄模胚。昔日技術較差,訂回來的模胚有時較實際要求尺寸大四成,需要以鑼床切削再打磨方能用。切削銅料需要高温,手容易燙滿紅點。男工多接觸車床、鑼床等機器,負責切削和打磨;女工負責裝配和包裝。塘尾道廠有80多名工人,男工約55名,女工25名。
梁龍記表壳製造廠設有工模部,內有生產設備的大型機器。梁偉浩先在機器部門學習,了解生產各款表殼所用機器。師傅用心指導,梁偉浩學習勤快,掌握造機器及機器設備的技術。梁偉浩強調學師要用心、拚搏,肯爬入骯髒的機床底修理;要不怕吃虧,遵從師傅命令,例如要替師傅買早餐。梁偉浩頭兩年主力在機器部學習,後兩年學習表殼生產工序,如切削、打磨、鑽孔等。梁龍記沒有三年滿師規定,只要掌握技術即可。1964年至1968年間,梁偉浩學會所有生產工序。廠內一般學徒只學機器或表殼生產,梁偉浩獲叔父特別關照,得以在各部門學習。1950年代至1960年代,工人多循學師入行。1970年代,件工計薪漸流行(只限師傅級),用以提升產量。早期男工多數能學滿師,成為師傅;女工負責非技術工序,如包裝和裝嵌。近年梁偉浩在東莞設廠才見有女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