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
- 檢視


顏福偉父親當年與粵劇名伶和電影紅星如新馬師曾、陳寶珠、胡楓等十分熟落,更與電影導演結拜為兄弟。這些導演很多讓和興白花油廣告牌在電影中出現,幫助和興宣傳。而當年很多粵劇名伶、電影紅星十分喜歡用和興白花油,現在還在世的仍很支持和興白花油。1970年代,和興邀請鄧麗君擔任慈善皇后。當時鄧麗君約17歲,出道不久,初來香港發展。顏福偉與鄧麗君很熟落,讀小學五六年級時曾與鄧麗君一起打乒乓球。顏福偉認為,父親很有商業頭腦,當年用很多前衞的宣傳方法,令一個簡單的藥油產品成功發展起來。
顏福偉現在推廣和興白花油,除了思考新的宣傳方法,更着意重新定位,令和興白花油超出藥品形象,擴大用途。顏偉偉解釋,和興白花油若然是藥品,一般只在身體不適時候用,例如:頭痛、蚊叮蟲咬等;若超越藥品的定位,用於提神醒腦,在很多情況便用到,例如:情緒緊張,街上等巴士怕中暑,聖誕趕購物頭昏腦脹等。和興在香港將和興白花油註冊成為中成藥,在宣傳推廣上着力擴大用途,並非誇大宣傳包裝上經批核的療效。顏福偉希望擴大和興白花油的用途,做到消費者隨身攜帶以自用甚至幫助別人,例如在街上遇到有路人不適或中暑,便給路人塗一點和興白花油提神,這樣有助增加和興白花油的銷售量。
顏福偉自言不知不覺間繼承父親的做法,為和興宣傳推廣不忘傳達正面的觀念。和興約10年前曾在本地兩間免費電視台推出「點點情懷篇」,在新聞報導之前播出一句和興白花油的提示偈句,例如:「放下就是快樂」,每天不同。和興又曾贊助商業電台13輯「心靈環保」節目,顏福偉更主持節目,邀請不同嘉賓分享心靈故事、人生道理等。
顏福偉主唱廣告歌為和興宣傳,例如多年前主唱《去飛》,4年前為慶祝和興80周年主唱《愛多80年》。顏福偉從1980年代開始出唱片,初期唱歌為貪玩,後來則喜歡,現在希望藉音樂傳達正面信息。顏福偉在去年年宵市場為地球之友義賣唱片──《音樂再循環》,主要將舊歌重唱,旨在提醒公眾循環再用,當中有一首歌《Go!Go!Go!》更帶出環保信息。顏福偉計劃為保護遺棄動物協會錄製新唱片呼籲愛護動物。
白花油配方根據各種成分的重量調製而定,成分用舊式秤量度,材料包括薄荷腦、樟腦、薰衣草、桉、薄荷等,從世界各地包括澳洲、中國及印度進口。配方一直大致上維持不變,以保持白花油原來的氣味。然而,由於一些國家政府對某些化學成分設有限制,公司亦因此放棄了一些有潛力的市場。顏為善寧願保持原有配方,以免白花油失去特有的氣味。
成分的調配都是由顏為善祖父和祖母在房子後面進行,以確保配方保密,避免外泄到廠房裡。現代科技可利用化學分析準確地推斷出配方,因此顏為善認為獨門秘方及建立一個良好品牌重要。
顏為善祖父主要透過工展會來建立白花油的形象,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積極參加工展會。祖父推廣產品以普羅大眾為目標,渴望在工展會贏得獎項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他致力建造最大、最搶眼、具有傳統中國風格和張燈結綵的攤位。祖父認識很多電影演員,邀請女明星擔任白花油慈善皇后在攤位協助宣傳。慈善皇后不用在台上招搖,只站在攤位收集訪客的選票。他總能贏到最佳獎項,包括最佳攤位設計獎和代表白花油的最佳慈善皇后榮譽。他還向較大的買家免費贈送禮物,例如熱水壺和娃娃形特別版白花油瓶。參加工展會的目的不是為了銷售利潤,而是提高公眾的認知度。
顏為善在1946年生於檳城。祖父在中國出生,祖母則生於新加坡。祖父於1927年在檳城創辦白花油,業務在一家人以低廉租金租住的地方開展。白花油配方最初只供家人和朋友使用,由於廣受歡迎,祖父遂將它變成一盤生意。銷售隨後在馬來西亞增長,繼而擴展到新加坡。到1950年代,祖父洞悉到中國市場的潛力,由於香港緊靠中國,故將業務遷到香港。
和興在檳城以私人公司註冊,商標及公司名稱均以祖母命名。起初,祖母是商標的獨資經營人,後來她將商標轉賣給公司。以前祖父經常提及一個故事,說一名德國教授把白花油配方交給他,但顏為善認為配方應該是傳自祖母或曾祖母的家人。顏為善相信配方像其它藥油一樣源於馬來西亞,而非出自中國醫學。
白花油最初純粹由人手製造。當時約10-20名工人圍坐在一張長桌,一個星期內可生產數百打白花油。工序是先將薄荷腦和樟腦片打碎成小塊並投入大酒壺中,壺中已放置油性溶劑以溶解小塊,然後工人用手搖動大酒壺將各樣材料混和,再用針筒將油吸出並注入小玻璃瓶內。包裝紙盒由人手折疊和粘合。當初使用的瓶子形狀至今仍保持不變。
顏為善讀小學時,每當完成家課便在廠裡幫忙。生產為家庭式作業,技巧要求不高。工人主要是家人和親戚,大多數是女工,男工主要負責粗重工作。
遷往香港前,和興只在檳城設有廠房,產品運往新加坡銷售。香港的廠房最先設在英皇道,後來搬到電氣道,繼而再搬到軒尼斯大廈,在舊裕華國貨樓上。廠房後來出讓給裕華國貨並遷往鰂魚涌仁孚工業大廈。顏為善並在鰂魚涌惠安苑開設分廠,以確保生產能持續進行,因為若發生意外如火災或停水時可能影響整個生產,公司無法承擔風險。後來政府收回惠安苑土地進行發展,鰂魚涌兩個廠房沽出並合併到柴灣百樂門大廈。
顏為善祖父在香港建立品牌形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加入中華廠商聯合會並積極參與工展會,邀請電影女明星宣傳產品,還做了很多戶外廣告。昔日,人們單靠在街上表演功夫便可出售產品;顏為善卻認為一個產品要成功,營銷策略、適當定價和藥品療效同樣是重要因素。
當顏為善從英國肆業返港時,廠房和寫字樓均已搬到軒尼斯大廈。當時已採用機器大量製造,屬半自動生產。藥油在較大型的桶內製造,並使用較先進的磅重儀器。藥油使用大型攪拌器混和,並以電動真空泵注入小藥瓶。封蓋、貼招紙、入包裝盒仍由人手操作。後來當廠房搬到柴灣時,生產進一步自動化。由於大瓶裝白花油需以氣泡包裝保護,包裝工序仍由人手進行。時至今日,包裝仍由人手完成。
當白花油在檳城生產時,白花油已在香港市面有售,卻是經其他公司發售。顏為善估計產品是經私人渠道從新加坡帶到香港。顏為善祖父在1950年代到過香港,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認為香港是一個生產和向中國供應產品的理想基地。此外,香港的銷量佔最大份額,本身就有很好的市場潛力。顏為善祖父遂於1950年代中決定將業務遷到香港。
顏福偉小時候間中到和興白花油藥廠走動。當時廠房位於銅鑼灣現在軒尼詩大廈的3樓。廠房搬走後的樓層曾做百貨公司,後變成飲食廣場。軒尼詩大廈的外牆現在仍可見白花油招牌。
和興白花油早期的生產工序簡單,包括用針筒將和興白花油入瓶,緊接擰蓋,然後「打盒仔」,將印刷好的硬紙變成盒。這些工序連小孩也能做到。顏福偉6至7歲時在廠房幫忙當作玩樂,例如用一枝枝針筒將和興白花油打入瓶,與工人鬥快「打盒仔」。
顏福偉知道和興有些工人做到年紀很大才退休,沒有聽聞過工人患上職業病。無論是在銅鑼灣的廠房,還是後來搬到鰂魚涌的廠房,生產都傳出很大氣味。廠房窗門打開,氣味便傳到街上。現在廠房設置不同潔淨室分隔氣味,又設有空氣循環系統過濾空氣,而且採用封閉式設計,生產便沒有大氣味傳到廠外的問題。此外,廠房處理廢原料根據環保條例,必定由環保公司回收。
1970年代,白花油的辦公室裡只有6個人,包括顏為善、顏為善祖父、一名董事、一名會計和一名中文文員。軒尼斯大廈廠房則約有30名工人,產量增至一個月1000打至2000打。除了入瓶、包裝和入紙盒,生產工序仍然主要用人手進行。宣傳主要透過戶外廣告,很少賣電視廣告,而工展會是每年最大型的推銷活動。顏為善祖父希望與8間在香港分銷白花油的大藥房保持良好關係,藉著這些批發商的不同銷售網絡,覆蓋更廣的分銷點,從中受益。1991年,雖然和興仍由家族控制,公司已從家族企業變成上市公司。顏為善認為祖父若在世不會同意公司上市。
和興白花油配方的來源有幾個故事版本,已無從稽考。有一個版本講白花油配方由父親第一任太太劉崑珠的家人流傳過來。顏福偉小時候聽父親說過不同的的版本:例如父親乘船到海外做餅乾生意,在船上認識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給父親白花油配方;又如白花油配方由祖父傳給父親。
和興白花油的配方多年來有少許轉變。出口的和興白花油配方因應不同地區的條例、規格而轉變。以前,英國管治香港不管中藥,很多出口地區也不太規範中藥產品;現在,香港實施中藥註冊制度,世界各國有不同條例規範中藥、草藥、天然草本藥等。另外,和興採購不同天然原料必定配合每年最新版本的藥典標準。以薰衣草油為例,和興白花油很多年前採用合成的薰衣草油,現在採購薰衣草油必定符合最新的英國藥典標準。和興採購天然原料追求世界公認的藥典標準,例如中國藥典、英國藥典、美國藥典、歐洲藥典等,令產品質素不斷提高。
和興採用的天然原料全部從外地入口,採購天然原料需要顧及很多因素。現在的天然原料價格非常貴,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污染導致氣候變化,影響種植,令很多天然產品物價上升,例如:澳洲天氣愈來愈乾旱,便影響當地天然原料價格。種植者傾向種植容易售賣和賺錢的農產品,減少種植藥用植物如薄荷等,藥用植物供應減少以致價格攀升。種植者隨藥用植物價格提高改種藥用植物,也不一定能夠紓緩供應少的問題,因泥土未必能一時間調節過來適合種植。過度採集野生冬蟲夏草,導致沙漠化,影響農產品收成,亦牽連天然原料的價錢。美金匯率走勢、通貨膨脹、金屬價格等因素互相牽連,都直接影響天然原料價格。另外,和興產品其他物料生產涉及不同原料,例如和興白花油玻璃瓶燒製用的能源、塑膠瓶蓋所用的能源等,這些原料價格波動便影響物料價格。
和興採購原料一般經中介貿易公司入口,除了在澳洲向種植者直接購買。顏福偉認為和興要持續發展,便要實踐環保,採購原料需盡力保護天然原料。顏福偉希望和興將來採購的原料除達到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優良農業規範),更符合公平貿易的原則,保障農民生活。
顏為善自覺善待員工,但他不以為這是一種家族文化。員工十分穩定,大多數服務年期很長,所以他相信員工沒有不滿。例如,顏為善的私人助理自1974年以來一直為他服務至今,入職時她只有18歲。公司的行政總裁已在和興服務近20年。公司其中一名董事從18歲開始一直服務至70歲退休,退休後仍是顏為善的好朋友。
大部份員工已為公司服務超過3-4年,而許多廠房工人已服務10-15年以上。雖然老工人教育水平偏低,但對機器操作非常熟悉,他們有時比新入職高學歷的技術人員更勝一籌。目前,公司約有120名員工,其中廠房約有100名工人,寫字樓約有20名員工。廠房工人大約80%是女工,男工主要負責裝卸等粗重工作。
顏福偉為和興引入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並引以自豪。1980年代,顏福偉在英國修讀食品工程學,知道英國的食品廠已經達到GMP,到畢業回港做推銷員,發現香港很多藥廠或食品廠未達到GMP,所以在加入和興後,盡量把GMP的概念引入和興。1990年代(1996年),和興實行澳洲的GMP,當時香港人對GMP認識不多。
顏福偉初時在和興逐步推行GMP。和興直至要出口澳洲,經澳洲當局審核廠房,並接納澳洲當局的意見,便徹底改革生產管理以達到GMP。當時聘請一位美國工程師,在搬遷新廠房時,將全部硬件提升至GMP的水平。除了提升硬件,更重要是做好軟件方面的要求,包括文件配套、原料檢定、生產流程檢定、產品檢定以至產品出現問題後的回收措施等。
顏福偉認為,生產採用全人手操作同樣可以達到GMP要求,做到產品零污染。採用機器生產,如果不把機器部件清洗乾淨,便會使機器部件在製作不同天然原料後堆積多種天然原料,造成交叉污染。和興產品因為所採用的天然原料如桉葉油、薰衣草油等具有很強的抗菌功效,而且產品簡單,天然原料不複雜,生產流程和品質容易控制,所以就算採用全人手生產,也很少出錯或發生天然原料交叉污染的情況。
和興為達到GMP,需培訓所有工人。廠長和品質保證經理要培訓不同部門的員工,教導須注意的地方。例如:戴衞生帽避免頭髮外露;如廁後洗淨雙手入工場須再次消毒;丟棄跌落地上的包裝並洗手等。
和興取得GMP認證(1996年)後,在香港起示範作用。不少本地學校安排學生參觀和興廠房,衞生署安排外國機構和企業的代表參觀本地藥廠時,也多選擇參觀和興廠房。陳馮富珍任衞生署署長時,參觀和興廠房後,更邀請顏福偉加入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顏福偉認為,和興發展歷史長,產品長壽,銷售保持好成績,主要因為產品簡單。和興產品包括和興白花膏、和興活絡油、福仔239及傳統的和興白花油等,尤以和興白花油最賺錢。產品種類愈少,管理和運作程序愈簡單,對公司有不少好處。生產方面,倉儲不需要保留太多存貨,也無需存放不同類型的包裝物料和原料等;採購原料容易了解價格走勢,購買包裝物料過程簡易;生產流程簡單,人手控制容易。市場推廣方面,專注發展一種產品,熟悉產品的特性,令市場推廣得心應手。銷售方面,掌握市場定價較容易。顏福偉又認為和興積下的福德,令和興和產品長壽。父親顏玉瑩管理和興時已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回饋社會;顏福偉學習父親,投入公益活動;和興多年來以產品贊助不同福利機構。
顏福偉強調,現在的年代,和興要持續發展,除了回饋社會,還須肩負社會責任,在生產、銷售等不同方面實踐環保。和興已多年沒有參加工展會,因為考慮到工展會攤位可能製造很多垃圾,不肯定攤位的建築物料會否再用;但仍然參加年宵,因認為年宵攤位設計簡單且物料可再用,並藉年宵攤位義賣,把籌得的款項捐予志願機構,例如長者安居服務協會、保護遺棄動物協會等。和興實踐環保,在一些地方需待內部尋找共識。例如:在包裝方面,顏福偉最近提出簡化產品包裝以減少包裝物料,但有意見擔心這樣做會否不受消費者歡迎;在市場推廣方面,顏福偉反對市場部在快餐店餐盤的墊紙上登廣告,認為用墊紙浪費紙張;顏福偉曾建議晚上提早關掉光管招牌以節省電源,與市場部意見分歧。
顏福偉現在發展和興產品以保持產品年輕為方針。顏福偉曾經開發新產品,但不成功,認為令原有產品在已穩固的根基上延長壽命,比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新產品更可行。要延長產品壽命,必須提高整個生產程序的水平以確保產品質素好,還要推廣產品的形象,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方面,和興在本地市場以前由8個批發商直接分銷產品,不用經過中介人,可以賺取較多利潤。這些批發商是大藥房,現在很多因老化已沒有經營,只剩下數家,例如中正藥房。和興現在以大昌華嘉香港有限公司為本地獨家經銷商分銷產品。顏福偉認為,大昌華嘉香港有限公司營運健全,並為和興制定全面的市場銷售策略推銷產品。時代轉變,現在香港的藥品銷售點多種多樣,除藥房,還有超級市場、便利店、個人護理商店等不同的連鎖店。和興要兼顧多種銷售點並不容易,難以直接交批發商分銷,而由單一經銷商負責市場銷售則簡單容易得多。因此,由大昌華嘉香港有限公司分銷和興產品,雖然運作成本較高,但仍很值得。
和興在香港的銷售網絡相當全面,在分銷策略上着重兼顧大中小商戶的利益,包括連鎖店、藥房、藥材舖等。和興不想產品給壟斷,希望任何規模的商店、藥房都可生存,都能售賣和興產品,並可從和興及和興產品獲得利潤。和興的經銷商除了照顧連鎖店,還要顧及不同規模的藥房。和興控制不同銷售點的銷售比例,若發現大型連銷店銷售和興產品超過所定百分比,便採取不同的策略去平衡。
產品形象方面,和興多年來採用香薰、明星代言人、音樂、藥用功能等不同方法推廣。和興近來推出「Go!Go!Go!」廣告,表達和興產品用途廣泛,凸顯用家包括不同國籍人士。此外,和興藉多元化的產品贊助途徑如粵劇、歌劇、年輕人的演唱會、運動項目、網上遊戲、工展會、慈善活動等,兼用各式各樣的宣傳媒體,令和興的產品形象遍及社會不同層面。音樂可以令產品形象年輕,顏福偉曾主唱《去飛》、《愛多80年》等歌曲,把和興產品的形象傳至年輕人心中,而《愛多80年》就連小學生也懂得唱。顏福偉最近在香港的大學演唱,發覺大學生仍然喜歡和興產品,包括和興白花油和福仔239等,相信品牌已建立年輕形象。和興針對年紀大有很多關節問題,推出和興活絡油以年紀大的用家為對象,另採方法推廣。
和興的海外市場推廣工作,過去由當地代理負責,做法各有不同,令品牌形象散亂。和興現在規範海外市場代理推廣產品、做廣告首先要依照香港的模式,之後才加入當地的元素。和興在海外市場推廣,除強調和興產品在香港製造,令用家清楚原材料的來源地,更重要是提升品牌形象。和興產品在先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售價不算貴,在發展中的地區如內地及一些東南亞地區等銷售則屬於貴價貨。顏福偉認為品牌代表產品的價值,品牌結合歷史價值更高。歷史對中藥品尤其重要,歷史悠久代表配方有效、安全,形成口碑,而且古老配方鮮有抗藥情況。因此中藥品歷史悠久的品牌價格比新品牌高。
顏福偉在香港修讀中醫課程後,(2000年)把和興產品送往北京中醫院做臨床驗證,以證實配方的效用。當時香港未有中醫院。臨床測試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和興白花油對風熱、頭痛和鼻塞的療效甚高。和興為產品做科學驗證,除增加產品的價值,也使新一代知道中藥可以做臨床實驗,令消費者從新的角度了解和興白花油的療效,更有助和興日後憑科學證明以推廣和發展產品。
在開發新產品方面,顏福偉與和興有不同取向。和興推出新產品,必須做毒理測驗,通常用動物測試。和興推出和興活絡油曾做動物測試,和興白花油當年入口加拿大也做過動物測試。顏福偉以前並不抗拒動物測試,但近年因為想到動物都有生存權利,知道用來試驗的動物在皮膚測試完成後會給殺掉,所以反對做動物測試,亦沒有大力開發新產品,更拒絕接觸和興有關動物測試的文件。古老藥在香港中成藥註冊制度做過渡性註冊,無需做毒理測試,顏福偉因此專注發展和興歷史悠久的產品,不開發新產品,避免做動物測試傷害小動物。
和興從產品包裝入手吸引不同顧客群。和興將一向銷售理想的產品保持原來包裝,以面對固有的消費者;另外將清幽系列重新包裝成福仔239,吸納新一代的消費者。清幽系列只有10至20年歷史,改變包裝對銷售影響不大。